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锂离子电池固体聚合物电解质 | 第8-10页 |
1.2.1 锂离子电池聚氧乙烯(PEO)基电解质 | 第8-9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类PEO基电解质 | 第9页 |
1.2.3 锂离子电池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PEO基电解质新型填料 | 第10-12页 |
1.3.1 MOF简介 | 第11页 |
1.3.2 MOF-5物理化学性质及合成方法 | 第11-12页 |
1.4 交联型聚合物电解质 | 第12-14页 |
1.4.1 交联聚合物制备手段 | 第13页 |
1.4.2 交联聚合物用于锂离子电池固体电解质 | 第13-14页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2 实验原料、设备及实验方法 | 第15-20页 |
2.1 主要实验原料 | 第15-16页 |
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6-1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7-20页 |
2.3.1 溶剂热合成法 | 第17页 |
2.3.2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制备 | 第17-18页 |
2.3.3 正极片制备及电池组装 | 第18页 |
2.3.4 物化性能及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18-20页 |
3 不同尺寸MOF-5的合成及表征 | 第20-32页 |
3.1 引言 | 第20页 |
3.2 实验 | 第20-22页 |
3.2.1 MOF-5合成 | 第20-21页 |
3.2.2 MOF-5表征 | 第21-2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2-30页 |
3.3.1 MOF-5的X射线衍射图谱及扫描电镜照片 | 第22-25页 |
3.3.2 MOF-5粒度分布 | 第25-26页 |
3.3.3 MOF-5低温氮气吸附及孔径分布特性 | 第26-28页 |
3.3.4 MOF-5热稳定性 | 第28-29页 |
3.3.5 LiFePO_4/MOF-5-PEO-LiTFSI/Li充放电性能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4 KH560(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PEG(聚乙二醇)-LiTFSI(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固体电解质合成及电化学表征 | 第32-43页 |
4.1 引言 | 第32页 |
4.2 实验 | 第32-34页 |
4.2.1 KH560-PEG交联聚合物合成及表征 | 第32-33页 |
4.2.2 热压法制备交联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及其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3-3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4.3.1 KH560-PEG(600)交联聚合物表征 | 第34-35页 |
4.3.2 KP600-LiTFSI交联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热稳定性及机械强度 | 第35-39页 |
4.3.3 KP600-LiTFSI(EO:Li=20:1)交联聚合物电解质倍率循环性能 | 第39-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3-44页 |
5.1 结论 | 第43页 |
5.2 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