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星际光通信论文

大气闪烁对星上终端角探测精度影响的补偿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第11-18页
        1.2.1 星地激光通信技术国内外研究情况第11-15页
        1.2.2 大气闪烁补偿技术国内外研究情况第15-18页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第18-20页
第2章 大气光学理论、像差及卫星光通信终端角探测原理第20-37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大气光学基本理论概述第20-24页
        2.2.1 大气湍流效应概述第21-23页
        2.2.2 大气闪烁效应的描述第23-24页
    2.3 光学像差理论概述第24-28页
        2.3.1 单色像差第24-27页
        2.3.2 泽尼克多项式第27-28页
    2.4 卫星光通信终端角探测原理第28-35页
        2.4.1 卫星光通信终端简介第28页
        2.4.2 角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第28-30页
        2.4.3 CMOS 图像传感器简介第30-35页
        2.4.4 闪烁效应对光斑成像的影响及现有补偿方法分析第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3章 大气闪烁对星上终端角探测精度的影响及补偿第37-57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大气闪烁效应对星上终端接收光强的影响第37-42页
        3.2.1 接收光强的理论分析第37-39页
        3.2.2 闪烁指数的计算第39-40页
        3.2.3 接收光强的数值仿真第40-42页
    3.3 大气闪烁对星上终端光斑成像的影响分析第42-49页
        3.3.1 卫星光通信系统成像光斑像差分析第42-46页
        3.3.2 光强起伏对星上终端成像光斑质心计算的影响第46-49页
    3.4 自适应曝光控制补偿第49-56页
        3.4.1 星上终端 CMOS 图像传感器的自动控制第50-51页
        3.4.2 CMOS 图像传感器的 PID 控制第51-52页
        3.4.3 CMOS 图像传感器 PID 控制的过饱和探测优化第52-54页
        3.4.4 补偿方法用于星载终端的可行性分析第54-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4章 补偿方法地面验证实验前标定第57-72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半导体激光器输出曲线的标定第57-66页
        4.2.1 激光光源的选择第57-58页
        4.2.2 LD 输出曲线测量及标定方案第58-66页
    4.3 CMOS 图像传感器输出曲线的测试及线性区域标定第66-70页
        4.3.1 实验方案第66-67页
        4.3.2 CMOS 线性响应区域标定实验结果第67-70页
    4.4 饱和等效补偿系数的标定第70-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5章 大气闪烁补偿技术地面实验验证第72-89页
    5.1 引言第72页
    5.2 实验方案及系统介绍第72-76页
        5.2.1 实验方案第72-74页
        5.2.2 实验系统及环境介绍第74-76页
    5.3 大气闪烁自适应曝光控制补偿验证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6-88页
        5.3.1 实验数据及结果第76-86页
        5.3.2 补偿效果分析第86-88页
    5.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结论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9页
附录1第99-101页
附录2第101-10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03-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频天地波雷达电离层相径扰动建模及抑制
下一篇:基于压缩感知的非均匀空间立体阵SAR三维层析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