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我国能源概况与建筑节能 | 第10-11页 |
1.1.1 我国能源概况 | 第10页 |
1.1.2 建筑能耗 | 第10-11页 |
1.2 太阳能集热器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太阳能平板集热器 | 第11-12页 |
1.2.2 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 | 第12-13页 |
1.2.3 太阳能聚焦型集热器 | 第13-15页 |
1.3 太阳能空调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1.3.1 太阳能集热采暖 | 第16-17页 |
1.3.2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制冷 | 第17-24页 |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槽式聚光集热驱动单效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 | 第25-34页 |
2.1 系统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第25-27页 |
2.1.1 系统结构 | 第25-26页 |
2.1.2 系统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2.2 太阳能抛物槽式聚光器结构参数以及理论模型 | 第27-30页 |
2.2.1 真空集热管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 | 第28-29页 |
2.2.2 太阳能槽式聚光集热器数学模型建立 | 第29-30页 |
2.3 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工作原理 | 第30-33页 |
2.3.1 二元溶液 | 第30-31页 |
2.3.2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原理 | 第31-32页 |
2.3.3 机组制热原理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建筑冷热负荷计算以及空调系统设备选型 | 第34-49页 |
3.1 模拟对象模型建立 | 第34-37页 |
3.1.1 建筑地理位置和室外气象参数 | 第34-35页 |
3.1.2 会议室几何模型建立 | 第35-36页 |
3.1.3 室内负荷计算参数设定 | 第36-37页 |
3.2 冷热负荷计算软件对会议室冷热负荷模拟计算 | 第37-46页 |
3.2.1 鸿业冷热负荷计算软件简介 | 第37页 |
3.2.2 冷、热负荷计算依据 | 第37-40页 |
3.2.2.1 围护结构温差传热冷、热负荷[50] | 第37-38页 |
3.2.2.2 外窗太阳辐射冷、热负荷 | 第38-39页 |
3.2.2.3 人体、照明、设备散热的冷、热负荷 | 第39页 |
3.2.2.4 新风冷、热负荷 | 第39-40页 |
3.2.3 会议室总负荷模拟 | 第40-46页 |
3.3 吸收式空调机组功率 | 第46-47页 |
3.4 槽式聚光集热系统集热面积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性能研究 | 第49-67页 |
4.1 实验测试设备 | 第49-51页 |
4.1.1 测温元件 | 第49-50页 |
4.1.2 流量计 | 第50页 |
4.1.3 直辐射仪 | 第50-51页 |
4.1.4 数据记录仪 | 第51页 |
4.2 太阳能抛物槽式聚光集热器性能研究 | 第51-59页 |
4.2.1 太阳能抛物槽式聚光集热系统不同工况下集热效率 | 第51-53页 |
4.2.1.1 储热水箱以及外部传热管路水量计算 | 第52页 |
4.2.1.2 系统热损 | 第52-53页 |
4.2.2 太阳能抛物槽式聚光器集热效率 | 第53-59页 |
4.2.2.1 太阳能抛物槽式聚光器瞬时集热效率 | 第53-57页 |
4.2.2.2 太阳能抛物槽式聚光器瞬时功率 | 第57-59页 |
4.2.2.3 太阳能抛物槽式聚光器系统集热效率 | 第59页 |
4.3 热水型单效溴化锂吸收式空调机组性能研究 | 第59-64页 |
4.3.1 机组制冷性能 | 第60-62页 |
4.3.2 机组制热性能 | 第62-64页 |
4.4 经济性分析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