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18页 |
1.1 前言 | 第10页 |
1.2 研究的背景现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的背景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的对象 | 第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1.4.1 欧美国家的保护与利用方式 | 第14-15页 |
1.4.2 国内遗址公园设计方式 | 第15页 |
1.4.3 国外优秀案例 | 第15页 |
1.4.4 国内案例分析 | 第15-17页 |
1.5 秦文化发展演变 | 第17-18页 |
1.5.1 秦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 第17页 |
1.5.2 宣太后遗址公园中秦文化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秦文化基本概述 | 第18-25页 |
2.1 秦的发展历史 | 第18页 |
2.2 秦文化时代意义 | 第18-19页 |
2.3 秦文化艺术成就 | 第19-22页 |
2.3.1 秦文化建筑特点 | 第19-20页 |
2.3.2 秦古典园林分析 | 第20-21页 |
2.3.3 秦文化艺术成就 | 第21-22页 |
2.4 秦宣太后执政期间重要历史事件和名人典故 | 第22-23页 |
2.5 宣太后垂帘听政期间历史事件和名人典故 | 第23-24页 |
2.5.1 历史名人 | 第23-24页 |
2.5.2 历史典故 | 第24页 |
2.6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国内有关秦文化遗址公园景观案例分析 | 第25-28页 |
3.1 秦二世遗址公园秦文化实例分析 | 第25-26页 |
3.2 秦始皇陵遗址景观分析 | 第26页 |
3.3 咸阳湖景观分析 | 第26-27页 |
3.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秦文化在宣太后遗址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 第28-52页 |
4.1 宣太后遗址公园背景与发展历程 | 第28页 |
4.1.1 宣太后遗址公园背景 | 第28页 |
4.1.2 宣太后遗址公园发展历程 | 第28页 |
4.2 宣太后遗址公园的价值分析与文化现实价值分析 | 第28-29页 |
4.2.1 宣太后遗址公园价值分析 | 第28页 |
4.2.2 宣太后遗址公园文化现实价值分析 | 第28-29页 |
4.3 宣太后遗址公园地域特征分析 | 第29-33页 |
4.3.1 宣太后遗址公园项目位置和自然环境概况以及区域发展条件 | 第29-31页 |
4.3.2 宣太后遗址公园历史文化分析和周边文化分析 | 第31-32页 |
4.3.3 宣太后遗址公园秦文化特征分析 | 第32-33页 |
4.4 小结 | 第33页 |
4.5 宣太后遗址公园设计理念 | 第33-35页 |
4.5.1 宣太后遗址公园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4.5.2 宣太后遗址公园总体规划概念 | 第34-35页 |
4.5.3 宣太后遗址公园设计理念 | 第35页 |
4.6 宣太后遗址公园规划定位 | 第35-37页 |
4.6.1 形象定位 | 第35-36页 |
4.6.2 功能定位 | 第36页 |
4.6.3 文化定位 | 第36-37页 |
4.7 宣太后遗址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构想 | 第37-40页 |
4.7.1 总体布局概念 | 第37-38页 |
4.7.2 整体规划布局 | 第38-39页 |
4.7.3 宣太后博物馆建筑演变 | 第39-40页 |
4.8 宣太后遗址公园主要景观节点 | 第40-44页 |
4.9 宣太后遗址公园立面分析 | 第44-45页 |
4.10 宣太后遗址公园雕塑小品设计 | 第45-46页 |
4.11 宣太后遗址公园景观设施 | 第46-48页 |
4.12 宣太后遗址公园植物配置 | 第48-52页 |
4.12.1 植物配置原则 | 第48-49页 |
4.12.2 植物选择 | 第49-5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