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端节的文化意义与教育价值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次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8-9页 |
1.1.1 现实启发 | 第8页 |
1.1.2 文化渗入与教育适应之间的关联 | 第8-9页 |
1.1.3 实践中的问题 | 第9页 |
1.1.4 以往研究的启示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3页 |
1.2.1 对端节的研究 | 第9-10页 |
1.2.2 对端节教育价值的研究 | 第10-12页 |
1.2.3 对端节文化意义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1.3.1 水族 | 第13-14页 |
1.3.2 端节 | 第14-15页 |
1.3.3 文化意义 | 第15页 |
1.3.4 教育价值 | 第15-16页 |
1.4 研究意义及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 端节的概述 | 第18-25页 |
2.1 端节的来源 | 第18-19页 |
2.2 端节的变迁 | 第19-22页 |
2.2.1 “禁忌”的变化 | 第19-20页 |
2.2.2 “赛马”的变化 | 第20-21页 |
2.2.3 “组织”的变化 | 第21-22页 |
2.3 端节的特色 | 第22-25页 |
2.3.1 禁忌性 | 第22页 |
2.3.2 社会性 | 第22-23页 |
2.3.3 复杂性 | 第23页 |
2.3.4 象征性 | 第23-24页 |
2.3.5 教育性 | 第24-25页 |
3 端节的文化意义解读 | 第25-34页 |
3.1 水族的文化环境 | 第25-30页 |
3.1.1 衣食住行 | 第25-27页 |
3.1.2 婚丧嫁娶 | 第27-28页 |
3.1.3 语言文字 | 第28-29页 |
3.1.4 节日习俗 | 第29-30页 |
3.2 水族的自然哲学文化 | 第30-31页 |
3.3 “人人和谐”与祖灵信仰 | 第31-33页 |
3.3.1 “人人和谐” | 第31-32页 |
3.3.2 祖灵信仰 | 第32-33页 |
3.4 端节文化与水族文化的关系 | 第33-34页 |
4 端节的教育价值分析 | 第34-43页 |
4.1 价值与教育价值 | 第34-37页 |
4.1.1 价值的内涵及特性 | 第34-35页 |
4.1.2 教育价值的内涵及分类 | 第35-37页 |
4.2 文化渗入与教育适应 | 第37-41页 |
4.2.1 水族教育与端节文化相辅相成 | 第38-39页 |
4.2.1.1 水族教育要适应端节文化 | 第38-39页 |
4.2.1.2 端节文化渗入水族教育 | 第39页 |
4.2.2 水族教育与端节文化互动不良 | 第39-41页 |
4.2.2.1 水族教育系统没有完全接纳端节文化 | 第40页 |
4.2.2.2 端节文化传播方式不能满足教育需求 | 第40-41页 |
4.3 和谐教育价值的彰显 | 第41-43页 |
4.3.1 “人人和谐”的教育价值: | 第41-42页 |
4.3.2 人与自然的和谐教育价值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一 | 第48-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