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1章 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概述 | 第11-27页 |
| 1.1 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的含义 | 第11-14页 |
| 1.1.1 争端主体 | 第11-13页 |
| 1.1.2 投资争端 | 第13-14页 |
| 1.2 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沿革 | 第14-18页 |
| 1.2.1 国家本位阶段 | 第14-15页 |
| 1.2.2 投资者本位阶段 | 第15-16页 |
| 1.2.3 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呼声 | 第16-18页 |
| 1.3 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的模式 | 第18-27页 |
| 1.3.1 用尽当地救济原则 | 第18-21页 |
| 1.3.2 磋商制度 | 第21-23页 |
| 1.3.3 仲裁制度 | 第23-27页 |
| 第2章 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的原因 | 第27-31页 |
| 2.1 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的理论缺陷 | 第27-28页 |
| 2.2 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问题 | 第28-31页 |
| 2.2.1 私人滥用诉讼问题 | 第28-29页 |
| 2.2.2 仲裁庭的公正性问题 | 第29页 |
| 2.2.3 透明度的缺失问题 | 第29-31页 |
| 第3章 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的调整式改革 | 第31-36页 |
| 3.1 规范仲裁员任命程序 | 第31-32页 |
| 3.2 引入法庭之友 | 第32-33页 |
| 3.3 探索构建独立上诉机制 | 第33-36页 |
| 第4章 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的废除式改革 | 第36-40页 |
| 4.1 回归用尽当地救济 | 第36-37页 |
| 4.2 设立国际投资法庭 | 第37-40页 |
| 4.2.1 有关法庭成员的问题 | 第37-38页 |
| 4.2.2 有关审查机制的问题 | 第38页 |
| 4.2.3 有关执法的问题 | 第38-40页 |
| 第5章 对我国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的启示 | 第40-46页 |
| 5.1 中国自由贸易协定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的现状 | 第40-41页 |
| 5.2 对我国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机制的完善建议 | 第41-46页 |
| 5.2.1 明确文本表述与立场 | 第42-43页 |
| 5.2.2 加强国内争端解决机制建设 | 第43-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