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项目背景 | 第9-10页 |
1.2 设计标准及主要工程规模 | 第10-11页 |
1.2.1 技术标准 | 第10页 |
1.2.2 主要工程规模 | 第10-11页 |
1.3 沿线的自然地理条件 | 第11-14页 |
1.3.1 地形地貌 | 第11页 |
1.3.2 气侯与水文概况 | 第11-12页 |
1.3.3 工程地质评价 | 第12-13页 |
1.3.4 水文地质 | 第13-14页 |
1.3.5 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 | 第14页 |
1.4 路基填筑设计方案 | 第14-18页 |
1.4.1 一般路基填筑设计方案 | 第15页 |
1.4.2 一般斜坡及半填半挖路基 | 第15-16页 |
1.4.3 构造物两侧路基 | 第16页 |
1.4.4 水塘、鱼塘路基 | 第16页 |
1.4.5 低填浅挖路基 | 第16页 |
1.4.6 土石混填路基 | 第16-18页 |
1.5 预应力管桩的应用及设计 | 第18页 |
1.6 预应力管桩应用效果 | 第18页 |
1.7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K229+550~K230+420 预应力管桩路基加固方案 | 第20-30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20页 |
2.2 K229+550~K230+420 段软土路基地基处理设计 | 第20-23页 |
2.2.1 工程地质概况 | 第20-21页 |
2.2.2 设计技术要求 | 第21-22页 |
2.2.3 管桩设计方案 | 第22-23页 |
2.3 软土地基稳定和沉降计算 | 第23-30页 |
2.3.1 初始条件 | 第23-25页 |
2.3.2 路面竣工时及以后的沉降计算 | 第25-29页 |
2.3.3 稳定计算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预应力管桩加固软土路基机理分析 | 第30-37页 |
3.1 建立模型 | 第30-31页 |
3.2 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31-36页 |
3.3 机理分析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预应力管桩施工及施工注意事项 | 第37-43页 |
4.1 预应力管桩锤击法施工 | 第37-38页 |
4.2 预应力管桩静压法施工 | 第38-42页 |
4.3 预应力管桩施工其他注意事项 | 第42-43页 |
4.3.1 施工工序 | 第42页 |
4.3.2 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内容 | 第42页 |
4.3.3 动态观测及跟踪设计 | 第42-43页 |
第五章 K229+550~K230+420 软土路基管桩地基处理效果检验 | 第43-50页 |
5.1 监测方案 | 第43-45页 |
5.2 现场监测成果分析及效果评价 | 第45-50页 |
5.2.1 孔隙水压力监测 | 第45-46页 |
5.2.2 地表沉降监测 | 第46-47页 |
5.2.3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 第47-49页 |
5.2.4 地表水平位移监测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