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视阈中的《金牌调解》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页 |
第1章 《金牌调解》节目概述 | 第7-12页 |
1.1 《金牌调解》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8-9页 |
1.2 《金牌调解》成功的因素 | 第9-10页 |
1.3 《金牌调解》的类型归属 | 第10-12页 |
第2章 《金牌调解》的叙事要素分析 | 第12-22页 |
2.1 叙事载体—画外音与独特的“12+X” | 第13-17页 |
2.2 叙事时间 | 第17-18页 |
2.3 叙事环境—“模拟法庭” | 第18-19页 |
2.4 故事—老百姓的家长里短 | 第19-22页 |
第3章 《金牌调解》的叙事策略解读 | 第22-26页 |
3.1 平民化策略 | 第22-23页 |
3.2 本土化策略 | 第23-24页 |
3.3 “去娱乐化”策略 | 第24-26页 |
第4章 多视角与开放式叙事 | 第26-31页 |
4.1 《金牌调解》多视角与开放性叙事 | 第26-29页 |
4.2 《金牌调解》与电影《罗生门》之比较 | 第29-31页 |
第5章 对故事的戏剧化叙述与真实性追求 | 第31-37页 |
5.1 《金牌调解》对故事的戏剧化叙述 | 第31-35页 |
5.2 《金牌调解》对故事真实性的追求 | 第35-37页 |
第6章 《金牌调解》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 第37-40页 |
6.1 《金牌调解》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6.2 《金牌调解》的发展建议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影像资料 | 第46-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