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6页 |
1.3.1 林下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林下经济模式研究 | 第13-14页 |
1.3.3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的理论 | 第14-15页 |
1.3.4 林下经济产业机制研究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与概述 | 第18-23页 |
2.1 森林资源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1.1 林地资源理论 | 第18-19页 |
2.1.2 林木资源变化概念 | 第19-20页 |
2.2 经济学理论 | 第20页 |
2.3 森林资源驱动力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3 广西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3-36页 |
3.1 广西地区发展概况 | 第23-24页 |
3.2 广西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历程 | 第24-30页 |
3.2.1 萌芽及形成期(1949-1977) | 第24-25页 |
3.2.2 成长期(1978-1997) | 第25-27页 |
3.2.3 快速发展期(1998-2013) | 第27-29页 |
3.2.4 稳定发展期(2014-2015) | 第29-30页 |
3.3 广西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条件与特征分析 | 第30-33页 |
3.3.1 广西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条件 | 第30-32页 |
3.3.2 广西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特征 | 第32-33页 |
3.4 广西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 第33-35页 |
3.4.1 产业竞争力低 | 第33-34页 |
3.4.2 产品附加值低 | 第34-35页 |
3.4.3 技术人才缺失 | 第35页 |
3.4.4 林下作物经营权未放开 | 第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广西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分析 | 第36-49页 |
4.1 广西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压力分析 | 第36-38页 |
4.1.1 产业结构调整压力 | 第37页 |
4.1.2 林区社会经济发展压力 | 第37页 |
4.1.3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 | 第37-38页 |
4.2 广西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动力分析 | 第38-44页 |
4.2.1 广西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动力源的含义 | 第39-41页 |
4.2.2 广西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动力推进主体 | 第41-44页 |
4.3 广西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动力的动态分析 | 第44-48页 |
4.3.1 不同时期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动力动态变化 | 第44-46页 |
4.3.2 不同时期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动力主体的动态演化 | 第46-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5 广西地区林下经济产业综合效益分析 | 第49-64页 |
5.1 广西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动力因子的量化分析 | 第49-54页 |
5.1.1 动力因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9-51页 |
5.1.2 动力因子评价分析方法 | 第51-54页 |
5.1.3 数据来源 | 第54页 |
5.2 广西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动力因子作用综合评价 | 第54-62页 |
5.2.1 萌芽及形成期动力因子评价 | 第54-55页 |
5.2.2 成长期动力因子评价 | 第55页 |
5.2.3 快速发展期动力因子评价 | 第55-59页 |
5.2.4 稳定发展期动力因子评价 | 第59-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6 广西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动力因子作用机理分析 | 第64-82页 |
6.1 研究理论与假设 | 第64-65页 |
6.2 研究方法 | 第65-66页 |
6.3 数据来源 | 第66-72页 |
6.3.1 调研区域选择 | 第66-68页 |
6.3.2 调查问卷设计 | 第68-71页 |
6.3.3 变量的选取 | 第71-72页 |
6.4 实证分析 | 第72-79页 |
6.4.1 问卷的有效性检验 | 第72-75页 |
6.4.2 模型估计与评价 | 第75-76页 |
6.4.3 模型修正 | 第76-77页 |
6.4.4 模型结果 | 第77-79页 |
6.5 结果讨论 | 第79-80页 |
6.5.1 政策扶持是引导和保障动力 | 第79-80页 |
6.5.2 市场需求是关键联接动力 | 第80页 |
6.5.3 技术创新是核心载体动力 | 第80页 |
6.5.4 相关联产业是辅助动力 | 第8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7 总结与讨论 | 第82-85页 |
7.1 总结 | 第82页 |
7.2 讨论 | 第82-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附录A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