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述评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相关概念 | 第16-20页 |
2.1 传统农村集体经济 | 第16-18页 |
2.2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 第18-20页 |
3 长沙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 第20-24页 |
3.1 以产业融合模式,拉动富民增收 | 第20-21页 |
3.2 以统筹资金方式,创新投入机制 | 第21-22页 |
3.3 以全域旅游的理念规划美丽乡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 第22-24页 |
4 长沙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30页 |
4.1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多而不强” | 第24-25页 |
4.2 村级资产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不透明 | 第25-26页 |
4.3 普遍缺乏人才队伍和产业技术 | 第26页 |
4.4 基层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足,综合能力素质有限 | 第26-27页 |
4.5 缺乏有力的资本支撑 | 第27-28页 |
4.6 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紧密 | 第28-30页 |
5 案例分析 | 第30-37页 |
5.1 黄花镇黄龙新村 | 第30-32页 |
5.1.1 因地制宜,产业兴村 | 第30-31页 |
5.1.2 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 | 第31-32页 |
5.2 开慧镇开慧村 | 第32-34页 |
5.2.1 “五元”回馈,土地流转 | 第32-33页 |
5.2.2 发展红色旅游,建设美丽乡村 | 第33-34页 |
5.3 白沙镇锡福村 | 第34-37页 |
5.3.1 “慧润模式”休闲农业 | 第34-35页 |
5.3.2 盘活资源,融合一、三产业 | 第35-37页 |
6 长沙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推进举措 | 第37-43页 |
6.1 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 第37-38页 |
6.2 加强集体“三资”监管 | 第38-39页 |
6.3 配强配优技术人员队伍,加强产业技术咨询指导 | 第39页 |
6.4 推进农村基层党建机制创新,巩固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力 | 第39-40页 |
6.5 加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 | 第40-41页 |
6.6 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第41-4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