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7-15页 |
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1) 研究目的 | 第7-8页 |
(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2-13页 |
5.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 文献法 | 第13-14页 |
(2) 行为事件访谈法 | 第14页 |
(3) 问卷调查法 | 第14-15页 |
第1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1.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1.1 胜任力 | 第15页 |
1.1.2 管理类硕士研究生 | 第15-17页 |
1.2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1.2.1 胜任力冰山模型理论 | 第17页 |
1.2.2 全面发展教育理论 | 第17-18页 |
1.2.3 质量链理论 | 第18-20页 |
第2章 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复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4页 |
2.1 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复试的现状 | 第20-21页 |
2.1.1 复试的组织管理 | 第20页 |
2.1.2 复试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 第20-21页 |
2.1.3 复试中成绩的规定 | 第21页 |
2.2 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复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1-24页 |
2.2.1 复试的权重分配不合理,存在形式主义 | 第21-22页 |
2.2.2 复试程序不规范,有失公平 | 第22页 |
2.2.3 复试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无法反映考生的综合素质 | 第22页 |
2.2.4 复试中主考老师缺乏面试技术,评价结果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 第22-24页 |
第3章 管理类硕士研究生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 第24-38页 |
3.1 胜任力词条的收集 | 第24-26页 |
3.1.1 文献参考提取的词条 | 第24-25页 |
3.1.2 行为事件访谈词条收集 | 第25-26页 |
3.2 样本的选取与问卷的发放、回收 | 第26-29页 |
3.3 数据分析 | 第29-32页 |
3.3.1 内部一致性分析 | 第29页 |
3.3.2 因素分析 | 第29-32页 |
3.4 正式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32-34页 |
3.4.1 信度分析 | 第32-33页 |
3.4.2 效度检验 | 第33-34页 |
3.5 管理类硕士研究生胜任力模型正式形成 | 第34-38页 |
3.5.1 管理类硕士研究生胜任力模型 | 第34页 |
3.5.2 各维度及二级项目重要性分析 | 第34-38页 |
第4章 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复试体系构建 | 第38-47页 |
4.1 复试的目的 | 第38-39页 |
4.2 复试的原则 | 第39-40页 |
4.2.1 自主性原则 | 第39页 |
4.2.2 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原则 | 第39-40页 |
4.2.3 法制化原则 | 第40页 |
4.3 复试的主体 | 第40-42页 |
4.3.1 政府 | 第41页 |
4.3.2 高校 | 第41页 |
4.3.3 导师 | 第41页 |
4.3.4 考生 | 第41-42页 |
4.4 复试的内容和方法 | 第42-44页 |
4.4.1 笔试 | 第42-43页 |
4.4.2 面试 | 第43-44页 |
4.4.3 体检 | 第44页 |
4.5 复试的录取 | 第44-47页 |
4.5.1 扩大复试比例,加大复试权重 | 第45页 |
4.5.2 复试的结果确保实质正义,并做到及时公布 | 第45页 |
4.5.3 保证调剂录取工作的公开、透明和高效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