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学习、研究论文

见危不救的法理学思考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0页
引言第10-12页
一、 见危不救概述第12-20页
    (一) 见危不救的典型事件第12-13页
    (二) 见危不救的含义第13-14页
    (三) 见危不救的类型第14-15页
        1. 特殊主体的见危不救与一般主体的见危不救第14-15页
        2. 不存在危险性的见危不救与存在危险性的见危不救第15页
        3. 其他一些形式的见危不救第15页
    (四) 见危不救的成因第15-20页
二、 见危不救的立法实践及困境第20-32页
    (一) 国外见危不救的立法第20-22页
        1. 大陆法系国家关于见危不救的立法第20-21页
        2. 英美法系国家关于见危不救的立法第21-22页
    (二) 中国对见危不救的立法与规定第22-26页
        1. 中国古代对见危不救的立法第22-24页
        2. 中国当代对见危不救的规定第24-26页
    (三) 当代中国见危不救法律规制存在的困境第26-32页
        1. 当代中国见危不救法律规制存在的争议第26-29页
        2. 当代中国见危不救法律规制的困境第29-32页
三、 见危不救法律规制的基础与限度第32-40页
    (一) 见危不救的道德规范第32-35页
        1. 道德规范在见危不救中起到的作用第32-33页
        2. 道德与法律之间的联系及区别第33-34页
        3. 加大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第34-35页
    (二) 见危不救法律规制的可行性及其限度第35-40页
        1. 见危不救法律规制的可行性第35-37页
        2. 见危不救法律规制的限度第37页
        3. 完善救助制度——对施救人员予以保障第37-40页
结语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后记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房屋征收中公民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下一篇:人权的条件—来自阿伦特的反省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