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法学史、法律思想史论文--世界论文

人权的条件—来自阿伦特的反省与启示

致谢第4-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次第9-11页
引言第11-13页
1 阿伦特人权思想形成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第13-20页
    1.1 阿伦特人权思想形成所处的时代背景第13-15页
        1.1.1 黑暗时代的遭遇第13-14页
        1.1.2 动乱后的“公共”失语第14-15页
    1.2 阿伦特人权思想的理论来源第15-20页
        1.2.1 亚里士多德第15页
        1.2.2 康德第15-16页
        1.2.3 海德格尔第16-18页
        1.2.4 雅斯贝斯第18-20页
2 人权被极权主义终结的原因第20-28页
    2.1 传统人权的悖论第20-23页
    2.2 技术理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第23-24页
    2.3 极权主义的逻辑第24-28页
3 抵制极权主义与实现人权的条件第28-40页
    3.1 人权基础的转变第28-29页
    3.2 公共领域的形成第29-32页
    3.3 法的构建第32-40页
        3.3.1 革命立宪经验第32-35页
        3.3.2 公民不服从第35-38页
        3.3.3 商谈而来的公共领域法第38-40页
4 阿伦特人权思想的启示第40-44页
    4.1 阿伦特人权思想的普遍启示第40-41页
    4.2 阿伦特人权思想对中国的启示第41-44页
        4.2.1 中国发展中存在过的极权主义因素第41-42页
        4.2.2 阿伦特人权思想对中国人权发展影响第42-44页
5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作者简历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见危不救的法理学思考
下一篇:转型乡土社会民间法的生成与实践--基于黔东南农村山林管护规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