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 | 第15-16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2.2 框架结构 | 第15-16页 |
1.3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1.3.1 创新点 | 第16-17页 |
1.3.2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18-35页 |
2.1 移动社交应用的相关概念 | 第18-21页 |
2.1.1 移动社交应用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 第18-20页 |
2.1.2 移动社交应用分类 | 第20页 |
2.1.3 移动社交应用特征 | 第20-21页 |
2.2 移动应用的用户体验 | 第21-34页 |
2.2.1 移动应用用户体验定义 | 第21页 |
2.2.2 移动应用用户体验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2.2.3 移动应用用户体验相关心理学理论 | 第23-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移动社交应用用户体验影响因素调查 | 第35-47页 |
3.1 移动社交应用用户体验提升必要性调查 | 第35-37页 |
3.1.1 移动社交应用用户流失情况调查 | 第35页 |
3.1.2 移动社交应用用户使用时长 | 第35-36页 |
3.1.3 移动社交应用用户日均使用次数调查 | 第36页 |
3.1.4 移动社交应用用户重合度调查 | 第36-37页 |
3.2 移动社交应用用户减少使用的原因调查 | 第37-38页 |
3.3 移动社交应用影响用户体验的相关因素调查 | 第38-46页 |
3.3.1 内容因素 | 第38-40页 |
3.3.2 心理层面因素对用户打开的影响 | 第40-44页 |
3.3.3 社会性因素对用户打开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4 认知因素对用户打开行为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用户体验影响因素与移动社交应用用户体验策略的关系研究 | 第47-68页 |
4.1 动机激励因素与移动社交应用用户体验策略 | 第47-54页 |
4.1.1 内容型需求满足与用户体验策略 | 第47-50页 |
4.1.2 在用户行为过程中激发用户的使用动机 | 第50-52页 |
4.1.3 行为转化对用户行为的引导和强化 | 第52-54页 |
4.2 社会心理因素与移动社交应用用户体验策略 | 第54-58页 |
4.2.1 社会个体心理与用户体验 | 第55-56页 |
4.2.2 社会关系心理与用户体验 | 第56-58页 |
4.3 用户认知因素与移动社交应用用户体验策略 | 第58-67页 |
4.3.1 信息的识别 | 第58-63页 |
4.3.2 信息的加工 | 第63-65页 |
4.3.3 信息的理解 | 第65-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移动社交应用用户体验策略实施方法 | 第68-79页 |
5.1 用户体验策略的理论框架 | 第68页 |
5.2 移动社交应用用户体验策略实施方法的提出 | 第68-77页 |
5.2.1 验证价值主张 | 第69-70页 |
5.2.2 提升交互有效性 | 第70-73页 |
5.2.3 以新增及留存为目的的迭代体验 | 第73-74页 |
5.2.4 创造动机激励性 | 第74-76页 |
5.2.5 创造社会激励性 | 第76-7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六章 移动社交应用用户体验策略运用实例 | 第79-101页 |
6.1 竞品分析 | 第79-80页 |
6.2 用户研究 | 第80-84页 |
6.2.1 移动社交应用用户结构 | 第80-81页 |
6.2.2 移动社交应用用户使用行为 | 第81-83页 |
6.2.3 目标人群定位 | 第83-84页 |
6.3 创建临时人物角色 | 第84-87页 |
6.4 用户体验策略运用实践导入 | 第87-90页 |
6.5 交互设计及视觉表现 | 第90-100页 |
6.5.1 分页面原型 | 第90-97页 |
6.5.2 视觉表现 | 第97-10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