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论文

川西高原地区的“三生”空间动态变化与优化研究--以炉霍县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内容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2-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2 技术路线第13-14页
    1.4 研究现状第14-18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2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预处理第18-28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18-24页
        2.1.1 自然环境第18-22页
        2.1.2 社会经济第22-24页
    2.2 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第24-28页
        2.2.1 数据的获取第24页
        2.2.2 数据的处理第24-28页
3 “三生”空间概念辨析和“三生”空间的理论基础第28-31页
    3.1 理论基础第28页
        3.1.1 生产空间第28页
        3.1.2 生活空间第28页
        3.1.3 生态空间第28页
    3.2“三生”空间分类概况第28-31页
        3.2.1“三生”空间分类方法第28-29页
        3.2.2“三生”功能识别与分类第29-31页
4 2015 年“三生”空间现状分析和动态变化分析第31-59页
    4.1 2015 年“三生”空间现状和背景特征第33-36页
        4.1.1 炉霍县2015年“三生”空间现状第33-34页
        4.1.2 炉霍县“三生”空间背景特征第34-36页
    4.2 炉霍县2015年生产空间分析第36-41页
        4.2.1 炉霍县生产空间的布局特征分析第36-38页
        4.2.2 不同背景下生产空间分布特征第38-39页
        4.2.3 分布指数分析第39-41页
    4.3 炉霍县2015年生活空间分析第41-45页
        4.3.1 炉霍县生活空间的布局特征分析第41-42页
        4.3.2 不同背景下生活空间分布特征第42-43页
        4.3.3 分布指数分析第43-45页
    4.4 炉霍县2015年生态空间分析第45-49页
        4.4.1 炉霍县生态空间的布局特征分析第45-46页
        4.4.2 不同背景下生态空间分布特征第46-47页
        4.4.3 分布指数分析第47-49页
    4.5 炉霍县“三生”空间动态变化分析第49-54页
        4.5.1 炉霍县生产空间动态变化分析第50-52页
        4.5.2 炉霍县生活空间动态变化分析第52-53页
        4.5.3 炉霍县生态空间动态变化分析第53-54页
    4.6 基于马尔科夫复合模型的2020年“三生”空间预测第54-56页
    4.7 “三生”空间用地组合特征分析第56-59页
5 炉霍县“三生”空间需求分析与优化建议第59-72页
    5.1 炉霍县“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第59页
        5.1.1 炉霍县土地利用特点第59页
        5.1.2 炉霍县“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第59页
    5.2 炉霍县生产空间优化建议第59-69页
        5.2.1 研究方法第59-62页
        5.2.2 生产空间需求分析第62-64页
        5.2.3 生产空间存在的问题第64-66页
        5.2.4 生产空间优化建议第66-69页
    5.3 炉霍县生活空间优化建议第69-70页
        5.3.1 生活空间需求分析第69页
        5.3.2 生活空间存在的问题第69-70页
        5.3.3 生活空间优化建议第70页
    5.4 炉霍县生态空间优化建议第70-72页
        5.4.1 生态空间存在的问题第70-71页
        5.4.2 生态空间优化建议第71-72页
6 结论第72-75页
    6.1 研究总结第72-73页
    6.2 创新点第73-74页
    6.3 研究局限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致谢第78-79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实践情况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性别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川西藏区“三生”空间分析与优化研究--以雅江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