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10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2.1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1-16页 |
2.1.1 村镇银行概述 | 第11-13页 |
2.1.2 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 | 第13-16页 |
2.2 因子分析法简介 | 第16-17页 |
2.2.1 因子分析法定义 | 第16页 |
2.2.2 因子分析法原理 | 第16页 |
2.2.3 因子分析法步骤 | 第16-17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2.3.1 村镇银行意义的相关研究 | 第17页 |
2.3.2 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2.3.3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 | 第18页 |
2.3.4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2.3.5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2.3.6 文献评述 | 第20-21页 |
3 山东省济宁市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35页 |
3.1 山东省济宁市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 第21-32页 |
3.1.1 设立状况 | 第21-24页 |
3.1.2 经营状况 | 第24-26页 |
3.1.3 产权结构 | 第26-27页 |
3.1.4 机构网点的设置 | 第27-28页 |
3.1.5 外部环境 | 第28-32页 |
3.2 山东省济宁市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3.2.1 公司治理不完善 | 第32页 |
3.2.2 资金来源不足 | 第32-33页 |
3.2.3 金融监管不到位 | 第33页 |
3.2.4 业务经营风险高 | 第33-35页 |
4 山东省济宁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5-40页 |
4.1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 第35-36页 |
4.1.1 全面性原则 | 第35页 |
4.1.2 可量化原则 | 第35页 |
4.1.3 可比性原则 | 第35-36页 |
4.2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的构成 | 第36-40页 |
4.2.1 规模实力 | 第36页 |
4.2.2 成长能力 | 第36-37页 |
4.2.3 盈利能力 | 第37-38页 |
4.2.4 风险控制能力 | 第38页 |
4.2.5 创新能力 | 第38-40页 |
5 山东省济宁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 第40-48页 |
5.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5.1.1 样本选择 | 第40页 |
5.1.2 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数据 | 第40-41页 |
5.2 综合评价 | 第41-46页 |
5.2.1 数据正向化处理 | 第41-42页 |
5.2.2 因子分析 | 第42-46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5.3.1 规模发展因子分析 | 第46页 |
5.3.2 效益因子分析 | 第46-47页 |
5.3.3 风险因子分析 | 第47页 |
5.3.4 综合分析 | 第47-48页 |
6 山东省济宁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 第48-51页 |
6.1 促进规模发展 | 第48-49页 |
6.1.1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 第48页 |
6.1.2 推进营业网点设立 | 第48-49页 |
6.2 提高经营效益 | 第49-50页 |
6.2.1 降低经营成本 | 第49页 |
6.2.2 推动创新展业 | 第49-50页 |
6.3 注重防范风险 | 第50-51页 |
6.3.1 健全金融监管机制 | 第50页 |
6.3.2 加强风险控制体系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