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1.2.1 塘-湿地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水-沉积物氮素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3 表层沉积物对氨氮吸附-解吸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2.4 水-沉积物界面污染物扩散通量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4-35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4-30页 |
2.1.1 牛尾河旁路塘-湿地系统概况 | 第25-28页 |
2.1.2 工艺流程及样点设置 | 第28-30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30-35页 |
2.2.1 样点设置 | 第30-31页 |
2.2.2 样品采集 | 第31-32页 |
2.2.3 样品分析 | 第32-34页 |
2.2.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第3章 塘-湿地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分析 | 第35-5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3.1.1 样品采集 | 第35-36页 |
3.1.2 样品分析 | 第36页 |
3.2 表层水氮磷空间分布特征与去除效果 | 第36-48页 |
3.2.1 调试启动期 | 第36-42页 |
3.2.2 稳定运行期 | 第42-47页 |
3.2.3 河流自身去除效果 | 第47-48页 |
3.3 塘-湿地稳定运行期各形态氮素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塘-湿地系统表层沉积物氮素本底值和对水体影响分析 | 第51-5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1页 |
4.1.1 样品采集 | 第51页 |
4.1.2 样品分析 | 第51页 |
4.2 表层沉积物理化指标 | 第51-54页 |
4.3 表层沉积相关性分析 | 第54-56页 |
4.3.1 表层沉积物各形态氮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55页 |
4.3.2 表层水对沉积物氮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塘-湿地系统表层沉积物氮转化速率及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 第57-69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57-59页 |
5.1.1 样品采集 | 第57-58页 |
5.1.2 样品处理 | 第58页 |
5.1.3 实验方法 | 第58页 |
5.1.4 模型概述 | 第58-59页 |
5.2 表层沉积物氨化速率和潜在硝化速率 | 第59-62页 |
5.2.1 氨化速率(AR)和潜在硝化速率(PNR) | 第59-61页 |
5.2.2 氨化和硝化过程限制因素 | 第61-62页 |
5.3 表层沉积物氨氮的吸附解吸特性 | 第62-67页 |
5.3.1 表层沉积物NH_3-N的吸附动力学特性 | 第62-63页 |
5.3.2 表层沉积物氨氮的等温吸附特性 | 第63-65页 |
5.3.3 表层沉积物氨氮的解吸特性 | 第65-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6章 塘-湿地系统水-沉积物界面氮素扩散通量估算 | 第69-77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69-70页 |
6.1.1 样品采集 | 第69页 |
6.1.2 样品分析 | 第69页 |
6.1.3 分析方法 | 第69-70页 |
6.2 水-沉积物界面无机氮分布特征 | 第70-74页 |
6.2.1 水-沉积物界面NH_3-N分布特征 | 第71-72页 |
6.2.2 水-沉积物界面NO_3~--N分布特征 | 第72-73页 |
6.2.3 水-沉积物界面NO_2~--N分布特征 | 第73-74页 |
6.3 无机氮扩散通量及年负荷贡献量估算 | 第74-7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80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78页 |
研究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