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

退化湿地芦苇种群恢复水土调控技术与可行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6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21页
        1.2.1 水文对湿地植物的影响第11-16页
        1.2.2 土壤对湿地植物的影响第16-21页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第21-26页
        1.3.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2 研究方案第22-24页
        1.3.3 技术路线第24-26页
第2章 研究区及采样点概况第26-30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6-27页
        2.1.1 地理位置第26页
        2.1.2 自然环境第26-27页
        2.1.3 生物资源第27页
        2.1.4 水文状况第27页
    2.2 采样点概况第27-30页
第3章 湿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30-42页
    3.1 湿地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30-33页
    3.2 湿地土地利用变化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33-38页
    3.3 相关性分析第38-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水土及根茎条件对芦苇出苗的影响第42-54页
    4.1 水文对芦苇出苗的影响第42-44页
    4.2 土壤对芦苇出苗的影响第44-47页
    4.3 根茎条件对芦苇出苗的影响第47-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4页
第5章 水土及根茎条件对芦苇生长的影响第54-88页
    5.1 生长评价指标筛选第54-55页
    5.2 水文对芦苇生长的影响第55-59页
    5.3 土壤对芦苇生长的影响第59-69页
    5.4 根茎条件对芦苇生长的影响第69-76页
    5.5 水土及根茎条件对芦苇生长动态的影响第76-85页
        5.5.1 水文对芦苇生长动态的影响第76页
        5.5.2 土壤对芦苇生长动态的影响第76-81页
        5.5.3 根茎条件对芦苇生长动态的影响第81-85页
    5.6 本章小结第85-88页
第6章 芦苇种群恢复的水土调控技术及可行性研究第88-96页
    6.1 芦苇生长及水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88-91页
        6.1.1 芦苇生长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88-89页
        6.1.2 水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89-91页
    6.2 芦苇种群恢复水土调控技术第91-93页
    6.3 芦苇种群恢复可行性第93-94页
    6.4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7章 结论第96-98页
    7.1 结论第96-97页
    7.2 展望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S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与空间关系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下一篇:高氨氮河流旁路塘—湿地系统氮去除效果及其转化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