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3-27页 |
1.1 堆型艾美尔球虫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1.1 堆型艾美尔球虫研究概况 | 第13页 |
1.1.2 堆型艾美尔球虫生物特性 | 第13-14页 |
1.1.3 鸡球虫生活史及致病性 | 第14-15页 |
1.1.4 小结 | 第15页 |
1.2 球虫主要抗原基因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1.2.1 卵囊表面抗原 | 第16页 |
1.2.2 子孢子表面抗原 | 第16-17页 |
1.2.3 裂殖生殖阶段抗原 | 第17-18页 |
1.2.4 配子生殖阶段抗原 | 第18-19页 |
1.2.5 乳酸脱氢酶(LDH) | 第19页 |
1.2.6 顶复器原虫顶体膜抗原1 | 第19-20页 |
1.2.7 热休克蛋白 | 第20-21页 |
1.2.8 小结 | 第21页 |
1.3 抗球虫疫苗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3.1 抗球虫疫苗的进展 | 第21-22页 |
1.3.2 以鸡球虫为载体的新型疫苗 | 第22-23页 |
1.3.3 小结 | 第23-24页 |
1.4 白细胞介素18(IL-18)及鸡IL-18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1.4.1 IL-18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4.2 鸡IL-18(ChIL-18)及作为免疫佐剂方面的研究概况 | 第25-26页 |
1.4.3 小结 | 第26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45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2.1.1 虫株、试验动物 | 第27页 |
2.1.2 菌株、载体及质粒 | 第27页 |
2.1.3 主要工具酶、抗体及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27页 |
2.1.4 主要生化试剂 | 第27-28页 |
2.1.5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 第28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8-44页 |
2.2.1 堆型艾美尔球虫LDH基因克隆、测序及序列比对 | 第28-32页 |
2.2.2 堆型艾美尔球虫LDH基因的原核蛋白表达和纯化 | 第32-34页 |
2.2.3 LDH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和生物活性检测 | 第34-36页 |
2.2.4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6-37页 |
2.2.5 PVAX-IL-18-linker-LDH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7-39页 |
2.2.6 重组质粒体外瞬时表达的检测 | 第39-41页 |
2.2.7 重组质粒在雏鸡体内免疫效果检测 | 第41-42页 |
2.2.8 重组质粒在对球虫感染的保护效果 | 第42-44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44-45页 |
3 试验结果 | 第45-61页 |
3.1 RT-PCR扩增E. acervulina LDH基因 | 第45-47页 |
3.1.1 孢子化卵囊总RNA的提取 | 第45页 |
3.1.2 堆型艾美尔球虫LDH基因的扩增 | 第45-46页 |
3.1.3 重组克隆质粒pMD18-T-LDH鉴定 | 第46页 |
3.1.4 重组克隆质粒pMD18-T-LDH的测序结果 | 第46-47页 |
3.2 堆型艾美耳球虫LDH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 第47-51页 |
3.2.1 LDH基因的亚克隆 | 第47页 |
3.2.2 原核表达质粒pET30a-LDH的PCR鉴定 | 第47-48页 |
3.2.3 重组质粒pET30a-LDH序列测定及二级结构预测分析 | 第48-49页 |
3.2.4 LDH基因原核蛋白表达及纯化 | 第49-51页 |
3.3 重组质粒PVAX-LDH的构建和鉴定 | 第51页 |
3.4 PVAX-IL-18-LINKER-LDH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 第51-53页 |
3.4.1 PVAX-IL-18-linker-LDH基因推测表达蛋白特性软件预测结果 | 第51-52页 |
3.4.2 重组质粒PVAX-IL-18-linker-LDH的PCR鉴定和酶切鉴定 | 第52页 |
3.4.3 重组质粒的测序鉴定 | 第52-53页 |
3.5 重组质粒的体外表达 | 第53-54页 |
3.5.1 重组质粒PVAX-LDH体外瞬时表达 | 第53页 |
3.5.2 重组质粒PVAX-IL-18-linker-LDH体外瞬时表达 | 第53-54页 |
3.6 雏鸡外周血T、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动态变化 | 第54-57页 |
3.6.1 雏鸡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动态变化 | 第54-55页 |
3.6.2 外周血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动态变化 | 第55-56页 |
3.6.3 LDH蛋白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动态变化 | 第56-57页 |
3.7 真核表达质粒对球虫感染的保护效果 | 第57-61页 |
3.7.1 雏鸡增重效果 | 第57-58页 |
3.7.2 克粪便卵囊排出数(OPG)和十二指肠病变计分 | 第58-59页 |
3.7.3 DNA疫苗免疫鸡对球虫感染的抗球虫指数(ACI) | 第59-61页 |
4 讨论 | 第61-65页 |
4.1 LDH抗原基因的选择以及基因的克隆 | 第61页 |
4.2 LDH基因蛋白表达、纯化 | 第61页 |
4.3 LDH多抗血清制备以及多抗血清的生物活性检测 | 第61-62页 |
4.4 免疫方式的选抒 | 第62-63页 |
4.5 雏鸡免疫后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变化结果分析 | 第63页 |
4.6 重组质粒抗球虫免疫效果 | 第63-65页 |
5 结论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