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司法功能的基本理论分析 | 第11-19页 |
(一) 司法与司法功能的含义 | 第11-12页 |
1. 司法的含义 | 第11页 |
2. 司法功能的含义 | 第11-12页 |
(二) 司法功能的分类 | 第12-15页 |
1. 解决纠纷功能 | 第12页 |
2. 权利救济功能 | 第12-13页 |
3. 公权力制约功能 | 第13页 |
4. 法律解释功能 | 第13-14页 |
5. 社会控制功能 | 第14页 |
6. 经济功能 | 第14-15页 |
7. 文化功能 | 第15页 |
(三) 社会转型及中国司法功能演变的历史轨迹 | 第15-19页 |
1.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第15-16页 |
2. 从人治到法治 | 第16页 |
3. 从政策治理到法律治理 | 第16页 |
4. 计划经济(政策法)时代的专政功能以及形成原因、局限性 | 第16-17页 |
5. 司法功能变化的社会基础:市场经济、现代社会以及其他因素 | 第17-19页 |
二、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司法功能的调整 | 第19-26页 |
(一) 当代中国司法的体系概况 | 第19-20页 |
1. 司法功能的社会价值 | 第19页 |
2. 当代中国司法体系 | 第19-20页 |
(二)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司法功能调整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1. 由中国司法所处的时代特征决定的 | 第20页 |
2. 人民法院自身发展的时代要求 | 第20-21页 |
3. 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影响 | 第21页 |
4. 由中国司法的政治地位决定的 | 第21-22页 |
5. 由中国司法的社会需求决定的 | 第22页 |
(三)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司法功能的调整 | 第22-26页 |
1. 起到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作用 | 第22页 |
2. 发挥法治功能,构建和谐社会 | 第22-23页 |
3. 能动司法是发挥司法功能的最佳方式 | 第23-24页 |
4. 司法的公共政策制定功能 | 第24-25页 |
5. 注重司法的道德教化功能 | 第25-26页 |
三、影响中国司法功能发挥的原因以及应当采取的保障措施 | 第26-36页 |
(一) 影响中国司法功能发挥的原因 | 第26-27页 |
1. 司法权利保障不够 | 第26页 |
2. 司法者自身的原因 | 第26页 |
3. 对公权力的制约不够 | 第26-27页 |
4. 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 | 第27页 |
(二) 中国司法功能的实现保障 | 第27-30页 |
1. 司法公正 | 第27页 |
2. 司法独立 | 第27-28页 |
3. 司法廉洁 | 第28-29页 |
4. 司法公开 | 第29页 |
5. 司法权威 | 第29-30页 |
6. 司法效率 | 第30页 |
(三) 有效发挥司法功能的措施 | 第30-36页 |
1. 树立“以当事人为本”的司法理念 | 第30-31页 |
2. 司法的利益平衡原则 | 第31页 |
3. 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 第31-32页 |
4.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审判制度 | 第32页 |
5. 加强法官制度建设 | 第32页 |
6. 法院的自我规范 | 第32-33页 |
7. 采取便民措施 | 第33页 |
8. 完善司法监督 | 第33-34页 |
9. 统筹城乡司法发展 | 第34页 |
10. 统筹硬实力建设与软实力建设 | 第34页 |
11. 加强基层法院公信力的培养 | 第34-35页 |
12. 解决执行的问题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注释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