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中间判决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9-18页 |
一、中间判决的内涵界定 | 第9-11页 |
(一) 中间判决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 中间判决的特征 | 第10-11页 |
二、中间判决制度的正当性 | 第11-14页 |
(一) 有利于实现诉讼效率 | 第11-12页 |
(二) 有利于实现诉讼公正 | 第12-13页 |
(三) 有利于落实心证公开 | 第13页 |
(四) 有利于促进和解和调解 | 第13-14页 |
三、中间判决制度与相关判决类型辨析 | 第14-18页 |
(一) 中间判决与即决判决 | 第14-15页 |
(二) 中间判决与部分判决 | 第15-16页 |
(三) 中间判决与临时判决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中间判决制度之域外考察 | 第18-26页 |
一、德国 | 第18-20页 |
二、日本 | 第20-21页 |
三、法国 | 第21-22页 |
四、我国台湾地区 | 第22页 |
五、比较小结 | 第22-26页 |
(一) 域外中间判决制度之共性 | 第23页 |
(二) 域外中间判决制度之个性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我国引入中间判决制度的争论 | 第26-35页 |
一、赞同说 | 第26-28页 |
(一) 保障心证公开,防止突袭裁判 | 第26-27页 |
(二) 提高诉讼效率,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 第27页 |
(三) 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或调解,减少诉讼资源浪费 | 第27-28页 |
(四) 确立中间判决制度有利于完善我国的裁判制度 | 第28页 |
二、反对说 | 第28-30页 |
(一) 浪费立法资源 | 第28-29页 |
(二) 浪费司法资源 | 第29页 |
(三) 我国现有制度可以替代中间判决的功能 | 第29-30页 |
(四) 可能导致我国裁判制度混乱和自相矛盾 | 第30页 |
三、笔者观点 | 第30-35页 |
(一) 我国引入中间判决制度具有必要性 | 第30-33页 |
(二) 我国引入中间判决制度具有可行性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构建我国中间判决制度的设想 | 第35-43页 |
一、构建中间判决制度遵循的原则 | 第35页 |
(一) 合法原则 | 第35页 |
(二) 效率原则 | 第35页 |
二、构建中间判决制度的程序设计 | 第35-43页 |
(一) 中间判决的适用范围 | 第36-39页 |
(二) 中间判决的启动 | 第39页 |
(三) 中间判决的救济手段 | 第39-41页 |
(四) 中间判决的效力问题 | 第41页 |
(五) 中间判决的作出形式 | 第41-42页 |
(六) 中间判决的裁判费用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