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次 | 第6-7页 |
1 可能世界 | 第7-20页 |
1.1 三个“世界”的论辩 | 第7-11页 |
1.2 “可能世界”思想在古代 | 第11-15页 |
1.3 量子物理中的可能世界 | 第15-17页 |
1.3.1 哥本哈根诠释 | 第16页 |
1.3.2 多世界理论 | 第16-17页 |
1.4 “可能世界”思想在现代 | 第17-20页 |
2 文本创造的虚构世界是一种可能世界 | 第20-26页 |
2.1 现实是一种不具有必然性的“可能世界” | 第20-21页 |
2.2 虚构文本是一种可能世界 | 第21-26页 |
3 建国二十七年的典型文学作品“可能世界理论”叙事分析 | 第26-35页 |
3.1 建国二十七年文学创作的潜在的创作倾向——“神目观” | 第26-29页 |
3.2 建国初期文学作品对“必然世界”的书写 | 第29-33页 |
3.3 “信仰”是二十七年文学作品内部事物的发展规律 | 第33-35页 |
4 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对“可能世界”的展开 | 第35-43页 |
4.1 新时期文学创作的背景 | 第35-36页 |
4.2 新时期初期文学创作对“必然世界”的否定 | 第36-38页 |
4.3 新时期文学创作对“可能世界”理论的展开 | 第38-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