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一、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第10-11页 |
三、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比较优势理论发展进程及要义新析 | 第12-20页 |
第一节 传统静态比较优势理论 | 第12-15页 |
一、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与不等价交换 | 第12-14页 |
二、赫克歇尔——俄林的多要素禀赋理论及对李嘉图的劳动单一要素说的质疑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新发展:动态比较优势 | 第15-19页 |
一、雁形比较优势理论——新的动态比较成本 | 第16-17页 |
二、巴拉萨阶梯比较优势理论 | 第17-18页 |
三、新贸易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内生比较优势理论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比较优势理论下对劳动价值论要义的分析 | 第20-26页 |
第一节 国际价值来源于国别劳动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国际等价交换下比较利益的来源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比较成本原则下可能发生不等价交换 | 第22-23页 |
第四节 贸易条件恶化并不能归咎于比较优势 | 第23-26页 |
第三章 与比较优势有关的我国制造业出口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 第26-51页 |
第一节 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 第28-34页 |
一、中国进出口总额高速增长 | 第28-29页 |
二、比较优势下中国外贸产业参与国际化分工程度的不断提高 | 第29-31页 |
三、我国外贸依存度数据需要调整的原因 | 第31-33页 |
四、中国制造产业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提升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我国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及出口产业实证分析 | 第34-40页 |
一、我国制造业出口产业总体变化状况 | 第34页 |
二、我国制造业出口产业的比较优势指数 | 第34-35页 |
三、我国制造业显示的比较优势指数 | 第35-40页 |
第三节 我国制造业各产业要素密集度判定 | 第40-45页 |
一、产业与产业结构 | 第40-41页 |
二、制造业要素密集度 | 第41-45页 |
第四节 制造业RCA 指数与要素密集度线性回归 | 第45-47页 |
一、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二、回归结果现实意义分析 | 第47页 |
第五节 我国制造业外贸比较优势及产业结构总结 | 第47-51页 |
一、遵循比较优势——我国制造业出口迅猛发展 | 第47-48页 |
二、比较优势下制造业外贸结构突出的问题 | 第48-51页 |
第四章 促进制造业贸易产业结构升级的创新策略 | 第51-64页 |
第一节 依比较优势的我国制造业贸易结构升级 | 第51-57页 |
一、制造业贸易结构升级的目标 | 第51-54页 |
二、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结构升级的思路 | 第54-57页 |
第二节 我国制造业外贸结构升级措施的建议 | 第57-64页 |
一、充分挖掘要素禀赋资源,发挥比较优势 | 第58-60页 |
二、制造业贸易结构升级的核心:技术创新 | 第60-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