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3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 | 第11-15页 |
1.2.1 热力学分析 | 第11-14页 |
1.2.2 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分析 | 第14-15页 |
1.3 DRM反应积炭研究 | 第15-20页 |
1.3.1 积炭的形成及机理 | 第16-17页 |
1.3.2 积炭的抑制和消除 | 第17-20页 |
1.4 DRM反应的催化剂 | 第20-24页 |
1.4.1 活性金属 | 第20-21页 |
1.4.2 载体 | 第21-22页 |
1.4.3 助剂 | 第22-24页 |
1.5 纳米核壳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 第24-32页 |
1.5.1 SiO_2-核壳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28页 |
1.5.2 碳基模板-核壳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31页 |
1.5.3 Ni基核壳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 | 第31-32页 |
1.6 DBD等离子体协同催化CH_4/CO_2重整反应 | 第32-36页 |
1.6.1 DBD等离子体简介 | 第32-34页 |
1.6.2 DBD等离子体在CH_4/CO_2重整反应的应用 | 第34页 |
1.6.3 DBD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的作用 | 第34-36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36-3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9-49页 |
2.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39-40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2.3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41-43页 |
2.3.1 纳米Ni粒子的合成 | 第41页 |
2.3.2 催化剂Ni@SiO_2的合成 | 第41-42页 |
2.3.3 催化剂Ni@CeO_2的合成 | 第42页 |
2.3.4 催化剂Ni@MgAl_2O_4的合成 | 第42页 |
2.3.5 负载型催化剂Ni/SiO_2、Ni/CeO_2和Ni/MgAl_2O_4的合成 | 第42-43页 |
2.4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43-45页 |
2.4.1 X射线衍射(XRD) | 第43页 |
2.4.2 扫描电镜(SEM/EDS Mapping)分析 | 第43页 |
2.4.3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43页 |
2.4.4 BET吸附检测比表面积分析 | 第43-44页 |
2.4.5 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 | 第44页 |
2.4.6 TG-DTA | 第44页 |
2.4.7 TPO | 第44-45页 |
2.5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45-49页 |
2.5.1 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图 | 第45页 |
2.5.2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45-49页 |
3 Ni@SiO_2核壳催化剂的合成及表征 | 第49-61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纳米Ni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 第50-52页 |
3.3 Ni@Si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52-54页 |
3.4 催化剂Ni@SiO_2的表征和DRM活性评价 | 第54-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Ni@CeO_2核壳催化剂的合成及表征 | 第61-71页 |
4.1 引言 | 第61-62页 |
4.2 Ni@Ce O_2催化剂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62-65页 |
4.3 Ni@Ce O_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表征 | 第65-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5 Ni@CeO_2上等离子体协同催化DRM反应研究 | 第71-81页 |
5.1 前言 | 第71页 |
5.2 DBD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催化DRM反应机理 | 第71-73页 |
5.2.1 DBD等离子体催化DRM反应机理 | 第71-72页 |
5.2.2 DBD等离子体与负载型催化剂协同催化DRM反应机理 | 第72-73页 |
5.3 DBD等离子体与Ni@CeO_2催化剂协同催化DRM反应研究 | 第73-79页 |
5.3.1 Ni@CeO_2催化剂在等离子体场中的催化性能 | 第73-76页 |
5.3.2 Ni@CeO_2催化剂等离子催化和高温催化的差异 | 第76-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6 Ni@MgAl_2O_4核壳催化剂的合成及表征 | 第81-93页 |
6.1 引言 | 第81-82页 |
6.2 含镍碳球的合成与表征 | 第82-87页 |
6.2.1 水热时间对碳球的影响 | 第82-83页 |
6.2.2 葡萄糖浓度对含镍碳球形貌的影响 | 第83-84页 |
6.2.3 镍含量对含镍碳球的影响 | 第84页 |
6.2.4 尿素对含镍碳球的影响 | 第84-85页 |
6.2.5 表面活性剂对含镍碳球的影响 | 第85-86页 |
6.2.6 含镍碳球的表征 | 第86-87页 |
6.3 以含镍碳球为模板的NiO@MgAl_2O_4的制备与表征 | 第87-90页 |
6.4 Ni@MgAl_2O_4催化剂的性能表征 | 第90-9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7.1 总结 | 第93-94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13页 |
附录 | 第113页 |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13页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