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供电企业有线电视点对点催缴费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催缴费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有线电视端数据传递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SOA 架构的研究现状第14页
    1.3 论文的基本结构第14-16页
第2章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研究第16-21页
    2.1 数据广播技术第16-18页
        2.1.1 数据广播系统组成第16-17页
        2.1.2 数据广播系统的特点第17-18页
        2.1.3 数据广播在催缴费系统中的应用第18页
    2.2 EMS 技术第18-19页
        2.2.1 EMS 的性能要求第18-19页
        2.2.2 EMS 在催缴费方式上的应用第19页
    2.3 电视短信即时屏显 CaMail/OSD 技术第19页
    2.4 三种技术方式比较第19-20页
    2.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催缴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第21-25页
    3.1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总体架构和需求分析第21-22页
        3.1.1 前端系统第21页
        3.1.2 网络系统第21页
        3.1.3 用户终端系统第21-22页
    3.2 催缴费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第22-23页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第23-24页
    3.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4章 催缴费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第25-36页
    4.1 催缴费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第25-26页
        4.1.1 数据实时安全共享第25页
        4.1.2 安全性第25页
        4.1.3 稳定性第25页
        4.1.4 有良好的扩充性第25页
        4.1.5 采用专用的传输通道第25-26页
        4.1.6 便于升级和维护第26页
    4.2 催缴费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第26-31页
        4.2.1 前置通信系统(FES Center)第26-29页
        4.2.2 业务处理系统(Business Model)第29页
        4.2.3 后台管理系统(Service Model)第29页
        4.2.4 数据库系统(Database)第29-31页
    4.3 催缴费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第31-33页
        4.3.1 系统设置模块第31-32页
        4.3.2 接口协议管理模块第32页
        4.3.3 催费参数设置模块第32页
        4.3.4 平台用户绑定模块第32-33页
        4.3.5 催费信息预览模块第33页
        4.3.6 推送催费信息模块第33页
        4.3.7 催费结果查询模块第33页
        4.3.8 平台日志查询模块第33页
    4.4 催缴费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第33-35页
        4.4.1 数据库设计原则第33-34页
        4.4.2 数据库的选择第34页
        4.4.3 数据表的设计第34-35页
    4.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5章 催缴费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第36-44页
    5.1 开发工具及语言第36页
        5.1.1 开发工具第36页
        5.1.2 编程语言第36页
    5.2 系统配置第36-37页
    5.3 系统相关界面第37-40页
        5.3.1 系统登录界面第37页
        5.3.2 系统主界面第37-38页
        5.3.3 采用 CaMail/OSD 技术的显示结果第38-39页
        5.3.4 采用对象轮播(OC)协议的显示结果第39-40页
    5.4 系统实施基础及过程第40-41页
        5.4.1 系统实施基础第40页
        5.4.2 系统实施过程第40-41页
    5.5 系统创新点及效益分析第41-43页
        5.5.1 系统创新点第41页
        5.5.2 系统效益分析第41-43页
    5.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44-46页
    6.1 结论第44页
    6.2 展望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作者简介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环境下基于LQNM的数据库系统性能评价模型
下一篇:XML图书社会化搜索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