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网架结构论文

不规则网架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前言第9页
    1.2 混凝土框架和网架相互作用的研究背景第9-11页
        1.2.1 网架结构设计方法简介第9页
        1.2.2 混合网架结构协同工作理论概述第9-11页
    1.3 混凝土框架和网架相互协同作用的研究发展第11-13页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3-15页
2 混合网架结构设计参数与计算理论第15-25页
    2.1 工程概况第15-17页
        2.1.1 框架梁柱截面及材料第15-16页
        2.1.2 网架杆件截面及材料第16-17页
    2.2 地震反应理论及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第17-21页
        2.2.1 反应谱法第17-19页
        2.2.2 时程分析法第19-20页
        2.2.3 静力弹塑性分析法第20-21页
    2.3 下部混凝土框架结构简化计算方法第21页
    2.4 上部网架结构简化计算方法第21-22页
    2.5 不同材料阻尼比选取第22-25页
3 混合网架结构反应谱分析第25-51页
    3.1 四种不同模型第25-28页
        3.1.1 刚性杆模型(模型 1)第25页
        3.1.2 等效板模型(模型 2)第25-27页
        3.1.3 固定铰接支座模型(模型 3)第27页
        3.1.4 弹性支座模型(模型 4)第27-28页
    3.2 模态分析第28-35页
        3.2.1 基本理论第28-29页
        3.2.2 整体模型模态分析第29-35页
        3.2.3 整体模型模态分析结果对比第35页
    3.3 单独网架模态分析第35-39页
        3.3.1 单独网架模态分析结果对比第38-39页
    3.4 反应谱分析第39-49页
        3.4.1 反应谱基本理论第39-40页
        3.4.2 单独网架内力结果对比第40-42页
        3.4.3 整体模型网架内力结果对比第42-44页
        3.4.4 整体模型的层剪力和层柱顶位移结果对比第44-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4 混合网架结构弹性时程分析第51-73页
    4.1 时程分析中地震波的选取第51-56页
        4.1.1 天然波选取第53-54页
        4.1.2 人工波选取第54-56页
    4.2 时程分析框架部分结果第56-63页
        4.2.1 基底剪力对比第56-58页
        4.2.2 基于时程分析与反应谱分析的基底剪力对比第58-59页
        4.2.3 顶层柱顶位移结果第59-62页
        4.2.4 基于时程分析与反应谱分析的顶层柱顶位移对比第62-63页
    4.3 时程分析网架杆件结果第63-71页
        4.3.1 杆件内力第63-65页
        4.3.2 基于时程分析与反应谱分析的杆件内力对比第65-68页
        4.3.3 杆件位移对比第68-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3页
5 混合网架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第73-81页
    5.1 静力弹塑性分析介绍和参数选择第73-74页
    5.2 静力弹塑性分析第74-80页
        5.2.1 四种模型性能点数据第74-76页
        5.2.2 基于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PUSHOVER分析下的基底剪力对比第76-77页
        5.2.3 四种模型塑性铰状态第77-80页
    5.3 本章小结第80-8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6.1 本文结论第81-82页
    6.2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中供热及分户节能控制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西安城市进程中长乐公园更新设计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