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城市集中供热论文

集中供热及分户节能控制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2页
    1.1 选题背景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1.2.1 国内外室内温控研究现状第8-9页
        1.2.2 国内外室内温度控制第9页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1-12页
2 分户热计量系统第12-20页
    2.1 分户热计量的意义第12-13页
    2.2 分户热计量系统安装方式第13-14页
        2.2.1 分户式第13页
        2.2.2 总表分配式第13-14页
    2.3 分户计量系统调控设备第14-19页
        2.3.1 温度调节装置第14-16页
        2.3.2 热计量仪表第16-19页
    2.4 本章小结第19-20页
3 分户室内温度控制的研究第20-36页
    3.1 室温相关热学基础第20-22页
    3.2 室温模型传递函数的建立第22-24页
        3.2.1 室内温度的热能平衡知识第22页
        3.2.2 散热器的热能平衡共识第22页
        3.2.3 室温模型传递函数的建立第22-23页
        3.2.4 室温数学模型的Simulink仿真第23-24页
    3.3 Smith预估与模糊PID的联合控制方法第24-26页
        3.3.1 史密斯预估控制第24-26页
        3.3.2 模糊PID与史密斯预估器联合控制第26页
    3.4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第26-35页
        3.4.1 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第26-27页
        3.4.2 室温控制自校正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27-29页
        3.4.3 精确量转换为模糊量及其逆过程第29-30页
        3.4.4 确定控制策略第30-31页
        3.4.5 选择量化因子,比例因子第31-32页
        3.4.6 建立模糊控制查询表第32-33页
        3.4.7 模糊PID-Smith室温控制系统的仿真实验第33-34页
        3.4.8 干扰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第34-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集中供暖监控系统的设计第36-58页
    4.1 监控系统的控制策略第36页
    4.2 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第36-37页
    4.3 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37-50页
        4.3.1 监控系统中心控制室的设计第37-39页
        4.3.2 监控系统就地控制部分的硬件设计第39-46页
        4.3.3 监控系统就地控制部分的软件设计第46-48页
        4.3.4 监控系统远程数据的传输方式第48-50页
    4.4 监控系统上位机组态第50-53页
        4.4.1 组态软件介绍第50页
        4.4.2 组态界面第50-53页
    4.5 监控系统自动调节数据分析第53-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8页
5.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5.1 结论第58页
    5.2 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MV指标的建筑智能热湿环境控制原理及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不规则网架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