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 | 第10-12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3 研究框架 | 第12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研究进展与基本概念理论 | 第13-27页 |
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2.1.1 国内外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 | 第13-17页 |
2.1.2 国内外关于城乡统筹问题的研究 | 第17-19页 |
2.1.3 研究综述评析 | 第19页 |
2.2 基本概念解析 | 第19-22页 |
2.2.1 贫困 | 第19-22页 |
2.2.2 城乡统筹 | 第22页 |
2.3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26页 |
2.3.1 贫困成因理论 | 第22-24页 |
2.3.2 基于城乡统筹的反贫困理论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反贫困实践与启示 | 第27-34页 |
3.1 国外实践 | 第27-30页 |
3.1.1 印度 | 第27-28页 |
3.1.2 巴西 | 第28-30页 |
3.2 国内实践 | 第30-33页 |
3.2.1 宁夏 | 第30-32页 |
3.2.2 江西 | 第32-33页 |
3.3 经验启示 | 第33-34页 |
第四章 临夏州农村贫困现状分析 | 第34-47页 |
4.1 临夏州农村贫困现状概况 | 第34-39页 |
4.1.1 临夏州概况 | 第34-35页 |
4.1.2 临夏州农村贫困现状 | 第35页 |
4.1.3 临夏州农村贫困的主要特征 | 第35-39页 |
4.2 临夏州农村贫困问题成因分析 | 第39-45页 |
4.2.1 自然地理环境恶劣 | 第39-40页 |
4.2.2 基础设施条件薄弱 | 第40-41页 |
4.2.3 发展资金严重不足 | 第41页 |
4.2.4 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滞后 | 第41-43页 |
4.2.5 农业产业水平不高 | 第43-44页 |
4.2.6 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 | 第44-45页 |
4.3 临夏州反贫困过程与评价 | 第45-46页 |
4.3.1 临夏州反贫困过程 | 第45-46页 |
4.3.2 临夏州反贫困效果评析 | 第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基于城乡统筹的临夏州农村反贫困路径 | 第47-55页 |
5.1 统筹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 第47-50页 |
5.1.1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 | 第47-48页 |
5.1.2 合理发展乡村工业,统筹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 | 第48页 |
5.1.3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促进乡村经济健康发展 | 第48-50页 |
5.2 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协同发展 | 第50-52页 |
5.2.1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文化素质 | 第50页 |
5.2.2 完善农村医疗条件,提高身体素质 | 第50-51页 |
5.2.3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高精神素质 | 第51页 |
5.2.4 挖掘各种途径,积极促进就业 | 第51-52页 |
5.3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 第52-53页 |
5.3.1 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 第52页 |
5.3.2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交通道路网络化发展 | 第52-53页 |
5.3.3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 第53页 |
5.4 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53-54页 |
5.4.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区域环境 | 第53页 |
5.4.2 加强流域生态治理,推进生态修复 | 第53-54页 |
5.4.3 开展生态移民,统筹推进移民新村建设 | 第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5页 |
6.2 主要创新 | 第55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硕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情况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