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机车概述 | 第11-16页 |
1.2.1 机车的分类 | 第11-14页 |
1.2.2 机车生产厂家 | 第14-16页 |
1.3 重载运输 | 第16-21页 |
1.3.1 重载运输的发展及展望 | 第17-18页 |
1.3.2 国外重载运输发展概况 | 第18-19页 |
1.3.3 国内重载运输发展概况 | 第19-21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 第21-23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文章框架 | 第22-23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2章 国内外机车造型设计发展现状分析 | 第25-36页 |
2.1 欧洲机车的外观造型设计及现状 | 第25-28页 |
2.1.1 前苏联(俄国):机车生产大国 | 第25-26页 |
2.1.2 德国:现代机车的故乡 | 第26-27页 |
2.1.3 法国:机车的先驱 | 第27-28页 |
2.2 美系机车的外观造型设计及现状 | 第28-29页 |
2.2.1 美国:内燃机车“帝国” | 第28-29页 |
2.3 国产机车的外观造型设计及现状——中国:机车后起之秀 | 第29-35页 |
2.3.1 国内内燃机车的发展 | 第30-31页 |
2.3.2 国产电力机车的发展 | 第31-32页 |
2.3.3 当代国产电力机车 | 第32-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特征线在产品造型中的运用 | 第36-46页 |
3.1 产品特征线的定义 | 第36-40页 |
3.1.1 “特征”的理解与定义 | 第36-38页 |
3.1.2 特征线的提取和使用 | 第38-40页 |
3.1.3 造型特征线的特性及作用 | 第40页 |
3.2 产品的特征线分析 | 第40-44页 |
3.2.1 特征线在产品造型上体现 | 第41-42页 |
3.2.2 特征线在汽车造型上的体现 | 第42-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特征线在机车车头上的体现分析 | 第46-65页 |
4.1 机车的造型线提取及分析 | 第46-54页 |
4.2 造型特征线对机车的影响 | 第54-63页 |
4.2.1 机车局部线条的分析 | 第54-60页 |
4.2.2 机车车头的意向尺度分析 | 第60-62页 |
4.2.3 征线在货运机车车头上的验证 | 第62-6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设计实践——货运机车造型设计 | 第65-87页 |
5.1 基于特征线的货运机车车头设计 | 第65-68页 |
5.2 车头方案调整优化 | 第68-81页 |
5.3 基于特征线的货运机车驾驶台设计 | 第81-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6章 设计展望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