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韩南其人及学术成就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学者研究韩南之现状 | 第11-12页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第一章 韩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叙事学分析方法 | 第13-33页 |
第一节 早期白话短篇小说的体裁研究 | 第14-21页 |
一、白话小说写作的叙述方式 | 第15-17页 |
二、早期白话短篇小说写作的叙述结构 | 第17-18页 |
三、早期白话短篇小说写作的人物型态 | 第18-21页 |
第二节 叙述分析纲要下的白话小说研究 | 第21-26页 |
一、叙述分析纲要的六个层次 | 第22-24页 |
二、叙述分析层次下的白话短篇小说研究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小说叙事者“声口”研究 | 第26-33页 |
一、个人化的叙事者 | 第29-30页 |
二、虚拟的作者 | 第30-31页 |
三、最弱化的叙事者 | 第31-32页 |
四、亲自介入的作者 | 第32-33页 |
第二章 韩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考证方法 | 第33-44页 |
第一节 文本细读——掌握第一手资料 | 第33-39页 |
一、从明代说唱《云门传》到短篇白话小说《李道人独步云门》 | 第34-37页 |
二、《平妖传》著作问题之研究 | 第37-39页 |
第二节 风格标志——补充材料考证之不足 | 第39-44页 |
一、白话小说中发展变化的习惯语汇 | 第40-42页 |
二、不同作家之间的不同写作风格 | 第42-44页 |
第三章 《金瓶梅》研究与李渔研究之个案 | 第44-56页 |
第一节 韩南《金瓶梅》研究之方法与成果 | 第44-51页 |
一、《金瓶梅》版本及其他 | 第44-47页 |
二、《金瓶梅》探源 | 第47-51页 |
第二节 韩南李渔研究之方法与成果 | 第51-56页 |
一、创造“自我”:有个性的自我 | 第51-53页 |
二、倒置能手:题材与论点之新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