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世界各国体育事业论文--运动场地与设备论文

BOT投融资方式在我国中小型体育场馆供给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目录第7-9页
1. 引言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1.1 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推动体育产业乘势而上第9页
        1.1.2 全民健身背景下对中小型体育场馆提出根本诉求第9-10页
        1.1.3 多种投融资方式在我国公共体育场馆供给中得到应用第10-11页
        1.1.4 国际背景下BOT模式供给我国体育场馆迎来发展契机第11-12页
    1.2 BOT相关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1 基于BOT模式应用中关键因素的相关研究第12-13页
        1.2.2 BOT投融资方式在我国体育场馆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5页
        1.3.1 体育场馆第14页
        1.3.2 中小型体育场馆第14页
        1.3.3 BOT投融资方式第14-15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页
    1.5 研究方法第15-17页
        1.5.1 文献资料法第15-16页
        1.5.2 逻辑分析法第16页
        1.5.3 专家访谈法第16-17页
2. 中小型体育场馆特点第17-19页
    2.1 中小型体育场馆基本特点第17-18页
        2.1.1 依附社区,全民健身产品与服务较为专业且多元第17页
        2.1.2 中小型体育场馆规模以及建设与运营风险相对较小第17页
        2.1.3 不同于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中小型体育场馆收益主要源自本体收入第17-18页
    2.2 中小型体育场馆经济属性第18-19页
3. 中小型体育场馆BOT模式供给可行性分析第19-23页
    3.1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不足第19页
    3.2 中小型体育场馆应用BOT模式供给优势第19-20页
        3.2.1 拓宽投融资渠道,降低政府财政压力第19-20页
        3.2.2 提高运营效率,直接引入先进技术第20页
    3.3 BOT模式供给中小型体育场馆有一定适用性第20-21页
    3.4 中小型体育场馆BOT模式供给的风险分析第21-22页
        3.4.1 “市场失灵”导致BOT模式在中小型体育场馆供给障碍第21页
        3.4.2 中小型体育场馆BOT模式供给的风险分析第21-22页
    3.5 通过优化手段提升中小型体育场馆BOT项目投资吸引力第22-23页
4. BOT模式供给中小型体育场馆的关键因素优化第23-32页
    4.1 提升场馆项目预期收益,改变对投标人评价方式第23-25页
        4.1.1 配套与中小型体育场馆相呼应的文化活动场所第23页
        4.1.2 通过评分法与多属性决策法选取经营能力突出的特许人第23-25页
    4.2 发挥公私合作优化中小型体育场馆BOT项目风险第25-28页
        4.2.1 借鉴贴息贷款方式降低中小型体育场馆投融资风险第25-26页
        4.2.2 回归特许人场馆设计权,藉由政府方提供建设过程中的原材料渠道第26页
        4.2.3 适度放宽特许经营范围并以多形式对场馆经营进行补贴第26-27页
        4.2.4 规定特许人签署场馆维护协议保证场馆的可持续利用第27-28页
    4.3 “动态”激励机制结合多重收益约束模式把握场馆特许期第28-29页
        4.3.1 引入“动态”激励机制提高场馆供给效率第28页
        4.3.2 通过多重收益约束模式把握场馆特许期第28-29页
    4.4 通过补贴特许价格差额保证场馆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平衡第29-32页
        4.4.1 中小型体育场馆特许价格影响因素第29-30页
        4.4.2 直接补贴特许价格差额保证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平衡第30-32页
5. 结论与建议第32-35页
    5.1 结论第32页
    5.2 建议第32-35页
参考文献第35-40页
附件第40-41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第41-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用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12-bit 500-kS/s循环型模数转换器的设计
下一篇: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