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辣根过氧化物酶 | 第13-15页 |
1.3 增强型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鲁米诺化学发光 | 第15-17页 |
1.3.1 发光体系 | 第15页 |
1.3.2 反应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对位取代苯酚衍生物增强剂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反应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量子化学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2.1 量子化学方法 | 第20-21页 |
2.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1-22页 |
2.3 基组 | 第22-23页 |
2.4 振动频率 | 第23-25页 |
2.4.1 谐振频率 | 第24页 |
2.4.2 零点振动能和焓 | 第24-25页 |
2.5 内禀反应坐标 | 第25-26页 |
2.6 电荷布居分析 | 第26-27页 |
2.7 溶剂化效应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辣根过氧化物酶化合物Ⅰ氧化对碘苯酚的反应机理 | 第28-44页 |
3.1 前言 | 第28页 |
3.2 实验环境 | 第28-29页 |
3.3 计算细节 | 第29-31页 |
3.3.1 构建团簇模型 | 第29-30页 |
3.3.2 QM计算 | 第30-3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1-42页 |
3.4.1 His42-水分子对介导路径 | 第32-37页 |
3.4.2 水分子介导路径 | 第37-40页 |
3.4.3 反应机制的特性分析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辣根过氧化物酶化合物Ⅱ氧化对碘苯酚的反应机理 | 第44-59页 |
4.1 前言 | 第44页 |
4.2 实验条件 | 第44-45页 |
4.3 计算细节 | 第45-46页 |
4.3.1 构建团簇模型 | 第45页 |
4.3.2 QM计算 | 第45-46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6-57页 |
4.4.1 水分子介导路径Ⅰ | 第47-51页 |
4.4.2 水分子介导路径Ⅱ | 第51-54页 |
4.4.3 反应机制的特性分析 | 第54-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2页 |
5.1 总结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