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精神病学论文--精神分裂症论文

面向精神分裂症的非线性动力学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精神分裂症的危害及治疗诊断现状第8-10页
        1.1.1 精神分裂症的特点与发病原因第8页
        1.1.2 精神分裂症的危害第8-9页
        1.1.3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第9-10页
        1.1.4 精神分裂的诊断方法与不足第10页
    1.2 脑电信号分析方法在精神分裂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第10-12页
    1.3 本文研究意义第12-13页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13-14页
第二章 脑电信号基础与分析方法第14-21页
    2.1 脑电信号概述第14-16页
        2.1.1 脑电信号的研究历史第14-15页
        2.1.2 脑电的生理学基础与特征第15-16页
    2.2 脑电信号的采集方法第16-18页
        2.2.1 10-20脑电信号采集国际标准第16-17页
        2.2.2 电极的安放方法第17-18页
    2.3 脑电信号分析方法第18-20页
        2.3.1 脑电信号的传统分析方法第18-19页
        2.3.2 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脑电信号分析方法第19-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脑电信号特征提取第21-30页
    3.1 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原理第21-23页
        3.1.1 混沌理论第21页
        3.1.2 动力学过程与动力学系统分类第21-22页
        3.1.3 吸引子特征描述与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第22-23页
    3.2 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脑电信号特征提取第23-28页
        3.2.1 排列熵第23-25页
        3.2.2 关联维数第25-26页
        3.2.3 柯尔莫戈洛夫熵第26-28页
        3.2.4 功率谱熵第28页
    3.3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四章 非线性动力学方法验证与实验结果分析第30-45页
    4.1 实验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第30-33页
        4.1.1 实验被试的选择与实验准备第30-31页
        4.1.2 脑电信号采集与预处理第31-33页
    4.2 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提取结果第33-35页
    4.3 实验结果统计分析第35-39页
        4.3.1 特征结果组间差异性分析第35-36页
        4.3.2 半球差异性对比第36-39页
    4.4 非线性动力学方法有效性讨论第39-41页
    4.5 特征结果分类器效果对比第41-43页
        4.5.1 特征选择第41-42页
        4.5.2 分类器比较第42-43页
    4.6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pH敏感型隐形外壳的肿瘤药物与基因递送系统的构建
下一篇:叶酸、B6、B12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短期干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