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性发展援助研究--以国际开发署项目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 引言 | 第7-13页 |
| (一)选题来源 | 第7-8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8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一、美国女性发展援助兴起的背景 | 第13-18页 |
| (一)战后发展援助的兴盛 | 第13-14页 |
| (二)主流发展理论的势衰 | 第14-16页 |
| (三)西方妇女运动的复兴 | 第16-18页 |
| 二、美国女性发展援助模式的历史演变 | 第18-24页 |
| (一)妇女参与发展 | 第18-20页 |
| (二)性别考量主流化 | 第20-21页 |
| (三)性别平等与女性赋权 | 第21-24页 |
| 三、美国国际开发署女性发展援助项目分布的领域 | 第24-32页 |
| (一)缩小性别差距,促进性别平等 | 第24-27页 |
| (二)减少基于性别的暴力 | 第27-29页 |
| (三)加强女性和女童赋权 | 第29-32页 |
| 四、美国国际开发署女性发展援助项目的特点 | 第32-37页 |
| (一)援助区域集中性 | 第32-33页 |
| (二)援助领域广泛性 | 第33-34页 |
| (三)援助手段多元化 | 第34-37页 |
| 五、美国女性发展援助的影响 | 第37-41页 |
| (一)增强美国国家软实力 | 第37-39页 |
| (二)提升受援国的发展水平 | 第39-40页 |
| (三)推动国际发展援助活动的展开 | 第40-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