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绪论 | 第10-15页 |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1.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 2.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 1.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2.论文创新点 | 第15页 |
| 一、以房抵债协议的界定及分类 | 第15-19页 |
| (一)以房抵债协议的界定 | 第15-16页 |
| (二)以房抵债协议的标的 | 第16-18页 |
| (三)以房抵债协议的分类 | 第18-19页 |
| 1.清偿期届满前订立和清偿期届满后订立的以房抵债协议 | 第18页 |
| 2.清偿型和担保型的以房抵债协议 | 第18页 |
| 3.公开借款合同和隐藏借款合同的以房抵债协议 | 第18-19页 |
| 4.经预告登记的以房抵债协议和未登记的以房抵债协议 | 第19页 |
| 二、以房抵债协议的学理辨析 | 第19-26页 |
| (一)让与担保说 | 第19-20页 |
| (二)后让与担保说 | 第20-22页 |
| (三)抵押权说 | 第22-23页 |
| (四)代物清偿说 | 第23-24页 |
| (五)担保约定说 | 第24-25页 |
| (六)流担保契约说 | 第25-26页 |
| 三、以房抵债协议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 | 第26-31页 |
| (一)2015年民间借贷司法解释 | 第26-27页 |
| (二)案例分析 | 第27-31页 |
| 1.2011 年朱俊芳案 | 第27-29页 |
| 2.2014 年江苏顶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与江苏兴殿实业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 | 第29-30页 |
| 3.2016 年罗琳与杨利民民间借贷纠纷再审案 | 第30-31页 |
| 4.案例总结 | 第31页 |
| 四、对以房抵债协议无效论之反驳及其定性 | 第31-43页 |
| (一)对以房抵债协议无效论的反驳 | 第31-37页 |
| 1.虚伪意思表示论之突破 | 第32-33页 |
| 2.流担保禁止规避论之克服 | 第33-36页 |
| 3.物权法定突破论之化解 | 第36-37页 |
| (二)以房抵债的性质 | 第37-43页 |
| 1.以房抵债协议是一种债法领域的非典型担保 | 第37-39页 |
| 2.以房抵债协议是代物清偿预约 | 第39-42页 |
| 3.关于新债清偿 | 第42-43页 |
| 五、以房抵债协议配套制度的完善 | 第43-47页 |
| (一)预告登记制度 | 第43-45页 |
| (二)通知义务 | 第45-46页 |
| (三)实现方式 | 第46-47页 |
| 1.处分实现方式 | 第46页 |
| 2.归属实现方式 | 第46-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注释 | 第48-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