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一)专业 | 第12-13页 |
(二)认同 | 第13-14页 |
(三)专业认同 | 第14-15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一、关于专业认同内涵的研究 | 第18-20页 |
二、关于专业认同现状和特点的研究 | 第20页 |
三、关于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0-21页 |
四、关于提升专业认同策略的研究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理论依据 | 第23-28页 |
一、自我认同理论 | 第23-25页 |
(一)艾里克森对自我认同的研究 | 第23-24页 |
(二)马西亚对自我认同的研究 | 第24-25页 |
二、社会认同理论 | 第25-28页 |
(一)社会认同的定义 | 第25页 |
(二)社会认同的基本过程 | 第25-26页 |
(三)社会认同的结构要素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现状调查 | 第28-45页 |
一、专业认同问卷的施测 | 第28-29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8-29页 |
(二)研究工具 | 第29页 |
二、专业认同的现状研究与结果分析 | 第29-41页 |
(一)专业认同的总体状况 | 第29-32页 |
(二)不同人口统计量上的专业认同状况分析 | 第32-38页 |
(三)专业认同的相关分析 | 第38-41页 |
三、专业认同存在的问题 | 第41-45页 |
(一)专业认同意识比较淡薄 | 第41-42页 |
(二)专业情感比较缺乏 | 第42-43页 |
(三)专业认知水平较低 | 第43-44页 |
(四)专业认知与专业行为不一致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55页 |
一、学生个人对专业及其发展前景的理解和看法 | 第46-50页 |
(一)学生对专业的理解 | 第46-47页 |
(二)选择本专业的初衷和动机 | 第47-48页 |
(三)对专业未来前景的看法 | 第48-50页 |
二、学校对专业自身建设的行动和付出 | 第50-53页 |
(一)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 | 第50-51页 |
(二)学习氛围对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 | 第51页 |
(三)导师水平对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 | 第51-52页 |
(四)科研条件对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 | 第52-53页 |
三、社会对专业的认可与需求 | 第53-55页 |
(一)社会认可对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 | 第53页 |
(二)社会需求对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提升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水平的策略. | 第55-61页 |
一、激发学生内在力量 | 第55-56页 |
(一)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 第55-56页 |
(二)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认同 | 第56页 |
二、完善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 | 第56-58页 |
(一)合理确定课程设置 | 第56-57页 |
(二)积极优化导师队伍 | 第57-58页 |
(三)形成良好科研和学习氛围 | 第58页 |
三、提供良好的就业保障 | 第58-61页 |
(一)加强专业宣传和教育 | 第58-59页 |
(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 | 第59页 |
(三)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