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高寒地区轴心受压混凝土柱加固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本文的研究目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本文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第11-14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发展前景第13-14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17-24页
    2.1 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加固的特点第17页
    2.2 材料性能评定第17-20页
        2.2.1 粗细骨料第17-19页
        2.2.2 粉体材料第19页
        2.2.3 减水剂第19-20页
    2.3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选定第20-23页
        2.3.1 SCC性能评定原则第20-21页
        2.3.2 C25自密实配砼配合比选定第21-22页
        2.3.3 C35自密实配砼配合比选定第22页
        2.3.4 C45自密实配砼配合比选定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加固试验方案及步骤第24-32页
    3.1 加固方法的评述与选择第24-25页
        3.1.1 结构加固原则第24页
        3.1.2 加固方法评述第24-25页
    3.2 试件制作第25-26页
        3.2.1 试件尺寸第25-26页
        3.2.2 混凝土柱的成型和养护第26页
    3.3 增大截面法加固混凝土柱第26-30页
        3.3.1 原混凝土表面处理第27页
        3.3.2 涂刷界面剂第27-28页
        3.3.3 模具制作第28-29页
        3.3.4 SCC的浇筑和保温养护第29-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四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2-46页
    4.1 不同养护条件下SCC弹性模量第32-36页
        4.1.1 弹性模量测定方法第32-33页
        4.1.2 SCC弹性模量测定结果第33-34页
        4.1.3 不同养护条件下SCC弹性模量数据处理分析第34-36页
    4.2 加固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6-45页
        4.2.1 加固效果测定方法第36-37页
        4.2.2 加固效果测定结果第37-41页
        4.2.3 不同温度影响下加固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1-45页
    4.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有限元模拟分析第46-66页
    5.1 有限元发展及理论概述第46-48页
        5.1.1 有限元发展第46-47页
        5.1.2 有限元理论第47-48页
    5.2 有限元分析模型第48-49页
        5.2.1 整体式模型第48页
        5.2.2 组合式模型第48-49页
        5.2.3 分离式模型第49页
    5.3 单元类型的选择第49-52页
        5.3.1 混凝土单元第49-50页
        5.3.2 钢筋单元第50页
        5.3.3 垫板单元第50-51页
        5.3.4 接触单元第51-52页
    5.4 材料的本构关系第52-57页
        5.4.1 原混凝土本构模型第54-55页
        5.4.2 外包SCC本构模型第55-56页
        5.4.3 钢筋本构模型第56-57页
    5.5 有限元模拟第57-64页
        5.5.1 模型参数第57页
        5.5.2 模型建立第57-59页
        5.5.3 网格划分第59-60页
        5.5.4 荷载施加第60-61页
        5.5.5 柱A加固模拟第61-62页
        5.5.6 柱B加固模拟第62-63页
        5.5.7 柱C加固模拟第63-64页
    5.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9页
    6.1 结论第66-67页
    6.2 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4页
作者简历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精确几何的曲壳分析和拱坝计算
下一篇:循环荷载作用下西宁地区黄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