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地方性表达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4页
    1.1 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1.3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研究对象的概念释义第12-17页
        1.2.1 地域性第12-14页
        1.2.2 地方性第14-16页
        1.2.3 文化建筑第16-17页
    1.3 研究范围及框架第17-21页
        1.3.1 研究范围第17-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3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3.4 研究框架第20-21页
    1.4 研究现状第21-24页
        1.4.1 战后台湾建筑发展研究第21页
        1.4.2 当代台湾建筑地域性研究第21-24页
2 战后台湾地域建筑的建构历程第24-31页
    2.1 回归传统——现代“中国风格”的探索(战后-1970年代)第24-26页
        2.1.1 摒弃殖民文化的国民政府初期第24页
        2.1.2 追寻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建筑第24-26页
    2.2 文化寻根——台湾本土意识崛起(1980年代-1990年代初)第26-28页
        2.2.1 国际地位动摇的迷茫时期第26-27页
        2.2.2 寻找台湾文化自体性的本土建筑第27-28页
    2.3 传统?本土?多元——多元化的地方性在地实践(1990年代中期至今)第28-30页
        2.3.1 全面多元化时期第28页
        2.3.2 尝试“在地性格”和“人文关怀”的地方建筑实践第28-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人造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第31-60页
    3.1 人和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31-32页
        3.1.1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31页
        3.1.2 现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31-32页
    3.2 与自然地形相协调——建筑景观化第32-42页
        3.2.1 地形学与地景建筑第32页
        3.2.2 兰阳博物馆的“山”与“四季”第32-42页
    3.3 与自然生态相协调——建筑可持续化第42-58页
        3.3.1 将自然引入的建筑第42页
        3.3.2 向大树学习的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第42-49页
        3.3.3 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台湾国际花卉博览会新生三馆第49-55页
        3.3.4 大东文化艺术中心第55-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4 人文关怀下的地方建筑实践第60-100页
    4.1 建筑中的人文关怀第60-61页
        4.1.1 文化是建筑的母语第60页
        4.1.2 有机的生活表现第60-61页
    4.2 传统建筑的演化与传承第61-74页
        4.2.1 客家建筑空间原型的转化——新竹县立文化中心第61-68页
        4.2.2 颠覆“民粹式”的建筑思维——宜兰传统艺术中心第68-74页
    4.3 人与社会群体关系的建筑体现第74-85页
        4.3.1 社区营造的都市地点感第75页
        4.3.2 以生活为中心的都市脉络建构——罗东文化工场(罗东新林场)第75-85页
    4.4 公众参与的共同建筑语言重建第85-97页
        4.4.1 违章建筑、参与式设计及协力造屋第85-88页
        4.4.2 善治素地的开放性——六堆客家文化园区第88-97页
    4.5 本章小结第97-100页
5 建筑与“时间”做朋友第100-126页
    5.1 地方记忆与认同第100-101页
        5.1.1 场所第100页
        5.1.2 归属感第100-101页
    5.2 建筑成为时间机器——海洋科技博物馆第101-112页
        5.2.1 海洋文化的建筑概念第103-108页
        5.2.2 旧建筑再利用第108页
        5.2.3 新旧建筑的融合第108-112页
    5.3 用建筑讲故事第112-125页
        5.3.1 抽象而几何的建筑语言讲历史——台北县立十三行博物馆第112-117页
        5.3.2 以建筑之名说台湾故事——台湾历史博物馆第117-125页
    5.4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6 结论第126-128页
    6.1 今日台湾建筑的地方性回应第126-127页
    6.2 关于地方性的再认知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2页
图表目录第132-140页
致谢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村庄分类的西北贫困地区村庄适宜性规划方法研究--以甘肃省岷县为例
下一篇:西安老旧工厂功能改型的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安纺织城艺术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