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论 | 第17-26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8-24页 |
三、研究主要内容 | 第24页 |
四、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24-26页 |
第一章 中国城镇化进入新阶段 | 第26-42页 |
第一节 我国城镇化的演进路径 | 第27-32页 |
一、政府包办式:1949-1977 | 第27-29页 |
二、政府主导式:1978-1992 | 第29-31页 |
三、政府拉动与市场推进式:1992-今 | 第31-32页 |
第二节 进一步推进城镇化面临的挑战 | 第32-35页 |
一、城镇化质量不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低 | 第33页 |
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失衡 | 第33-34页 |
三、城市发展粗放,城市管理水平较差 | 第34-35页 |
第三节 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转型 | 第35-41页 |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性 | 第35-38页 |
二、城镇化路径演变的相关理论 | 第38-39页 |
三、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各影响要素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二章 广西城镇化演进特点及现状 | 第42-69页 |
第一节 广西城镇化推进的演进特点 | 第42-47页 |
一、政府主导作用明显 | 第42-44页 |
二、城镇空间结构变化较大 | 第44-45页 |
三、区域特色逐渐突出 | 第45-47页 |
第二节 广西城镇化推进现状分析 | 第47-54页 |
一、转移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化水平逐步发展 | 第47-49页 |
二、经济要素逐渐向广西聚集 | 第49-52页 |
三、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 第52-54页 |
第三节 广西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 第54-64页 |
一、城镇化总体水平滞后 | 第54-57页 |
二、“虚城镇化”现象明显 | 第57-58页 |
三、城镇化推进中结构体系不合理 | 第58-61页 |
四、城镇之间发展不均衡 | 第61-62页 |
五、城乡发展差距大,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 第62-64页 |
第四节 广西城镇化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 第64-67页 |
一、自然条件的限制性影响城镇化的空间推进 | 第65页 |
二、社会条件的特殊性造成城镇化基础薄弱 | 第65页 |
三、政府干预“失灵”对城镇化的推进产生负面影响 | 第65-66页 |
四、城乡管理体制的“二元分立”导致城乡发展关系不协调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三章 影响广西新型城镇化路径演进的要素分析 | 第69-83页 |
第一节 路径选择的影响要素 | 第69-73页 |
一、影响要素选择的原则 | 第69-70页 |
二、指标体系设计 | 第70-72页 |
三、数据来源 | 第72-73页 |
第二节 构建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计量模型 | 第73-76页 |
一、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74-75页 |
二、模型分析方法 | 第75-76页 |
第三节 实证分析过程 | 第76-82页 |
一、变量检验 | 第76-77页 |
二、参数估计 | 第77-80页 |
三、结果与讨论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四章 广西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战略目标及系统设想 | 第83-107页 |
第一节 路径选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83-88页 |
一、多方位优惠政策的有力保障 | 第83-84页 |
二、多区域合作带来巨大市场拉力 | 第84-86页 |
三、“一带一路”战略带来新的机遇 | 第86页 |
四、资源环境的约束致使城镇化推进中实际供给能力不足 | 第86-87页 |
五、传统路径依赖的负效应 | 第87-88页 |
第二节 路径选择的战略目标 | 第88-90页 |
一、城镇化规划目标的定位 | 第88-89页 |
二、广西新型城镇化的具体目标 | 第89-90页 |
三、“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目标构想 | 第90页 |
第三节 推进广西新型城镇化路径设计 | 第90-100页 |
一、路径设计的价值取向 | 第91-92页 |
二、“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推进路径 | 第92-93页 |
三、多元城镇化推进路径 | 第93-98页 |
四、协调城镇化推进路径 | 第98-100页 |
第四节 构建广西新型城镇化的支撑系统 | 第100-106页 |
一、广西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基础——要素集聚 | 第100-101页 |
二、广西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持续动力——产业发展 | 第101-103页 |
三、广西新型城镇化推进的重要保障——制度创新 | 第103-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结论及进一步思考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4页 |
附录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