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测强曲线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回弹法测强理论 | 第19-34页 |
2.1 回弹法基本原理 | 第19-22页 |
2.1.1 回弹法概述 | 第19-20页 |
2.1.2 回弹法的改进与推广 | 第20-22页 |
2.2 回弹法测强曲线 | 第22-26页 |
2.2.1 测强曲线的概念和类型 | 第22页 |
2.2.2 全国统一测强曲线 | 第22-23页 |
2.2.3 地区测强曲线和专用测强曲线 | 第23-26页 |
2.3 回弹数据的整理 | 第26-28页 |
2.3.1 回弹值的测定 | 第26页 |
2.3.2 碳化深度值的测定 | 第26-27页 |
2.3.3 回弹值的计算 | 第27页 |
2.3.4 混凝土强度的推定 | 第27-28页 |
2.4 测强曲线的拟合分析 | 第28-33页 |
2.4.1 回归分析概述 | 第28-31页 |
2.4.2 回弹数据的回归分析 | 第31-32页 |
2.4.3 拟合精度的提高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4-48页 |
3.1 材料的影响 | 第36-40页 |
3.1.1 原材料的影响 | 第36-39页 |
3.1.2 外加剂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 施工技术的影响 | 第40-42页 |
3.2.1 成型方法的影响 | 第40页 |
3.2.2 养护方法及湿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3 碳化深度和龄期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 试验操作的影响 | 第42-46页 |
3.3.1 测试方法的影响 | 第42-45页 |
3.3.2 回弹方向和浇筑面的影响 | 第45页 |
3.3.3 测试人员和仪器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回弹法测强曲线的分析研究 | 第48-64页 |
4.1 全国统一测强曲线的适用性分析 | 第48-50页 |
4.1.1 拟合精度的评定 | 第48页 |
4.1.2 在广州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 第48-50页 |
4.2 专用测强曲线的建立 | 第50-58页 |
4.2.1 工程概况 | 第50页 |
4.2.2 检测目的 | 第50-51页 |
4.2.3 检测依据 | 第51页 |
4.2.4 工程数据采集和处理 | 第51-57页 |
4.2.5 专用测强曲线的建立 | 第57-58页 |
4.3 室内测强曲线的试验研究 | 第58-61页 |
4.3.1 试验目的 | 第58页 |
4.3.2 试验准备 | 第58-59页 |
4.3.3 试验数据采集和处理 | 第59-61页 |
4.3.4 室内试验曲线的建立 | 第61页 |
4.4 测强曲线在广州地区的应用探讨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件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