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碳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3 聚酰亚胺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3.1 聚酰亚胺的发展及研究 | 第13-16页 |
1.3.2 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16-19页 |
1.4 聚酰亚胺的碳化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材料制备及测试方法 | 第23-29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药品 | 第23页 |
2.3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3-24页 |
2.4 形貌与结构表征手段 | 第24-25页 |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4页 |
2.4.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4页 |
2.4.3 X射线衍射(XRD) | 第24-25页 |
2.4.4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 第25页 |
2.4.5 Raman光谱 | 第25页 |
2.4.6 三维表面形貌 | 第25页 |
2.5 性能测试手段 | 第25-29页 |
2.5.1 特性粘度测定 | 第25-26页 |
2.5.2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6页 |
2.5.3 导电性能测试 | 第26-28页 |
2.5.4 耐热性分析 | 第28页 |
2.5.5 光学测试 | 第28-29页 |
第3章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9-46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聚酰亚胺薄膜的合成 | 第29-39页 |
3.2.1 聚酰亚胺的合成原理 | 第30页 |
3.2.2 不同单体PAA的合成 | 第30-31页 |
3.2.3 影响PAA粘度的因素 | 第31-34页 |
3.2.4 不同单体PI薄膜的合成 | 第34-39页 |
3.3 聚酰亚胺薄膜的性能测试 | 第39-45页 |
3.3.1 结晶性分析 | 第39-40页 |
3.3.2 热分析 | 第40-41页 |
3.3.3 力学性能分析 | 第41-43页 |
3.3.4 光谱分析 | 第43-44页 |
3.3.5 导电性分析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石墨烯及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研究 | 第46-64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石墨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6-52页 |
4.2.1 RGO的制备 | 第46-47页 |
4.2.2 RGO高温热还原的实验依据 | 第47-48页 |
4.2.3 RGO的结构表征 | 第48-52页 |
4.3 石墨烯/聚酰亚胺薄膜的结构表征 | 第52-57页 |
4.3.1 不同质量分数的RGO/PI薄膜制备 | 第53-54页 |
4.3.2 XRD测试分析 | 第54页 |
4.3.3 FTIR测试分析 | 第54-55页 |
4.3.4 SEM测试分析 | 第55-57页 |
4.4 RGO/PI复合薄膜的性能研究 | 第57-62页 |
4.4.1 TGA热分析 | 第57-58页 |
4.4.2 力学性能分析 | 第58-60页 |
4.4.3 光谱测试分析 | 第60-61页 |
4.4.4 导电性测试分析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石墨烯/聚酰亚胺薄膜的碳化研究 | 第64-84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碳膜制备 | 第64-65页 |
5.3 碳膜结构表征 | 第65-75页 |
5.3.1 三维表面形貌 | 第65-69页 |
5.3.2 FTIR测试分析 | 第69-71页 |
5.3.3 XRD测试分析 | 第71-72页 |
5.3.4 Raman测试分析 | 第72-73页 |
5.3.5 SEM-EDS测试分析 | 第73-75页 |
5.4 碳膜性能表征及碳化机理研究 | 第75-82页 |
5.4.1 碳化率计算 | 第75-76页 |
5.4.2 密度测试分析 | 第76-77页 |
5.4.3 断裂韧性分析 | 第77-79页 |
5.4.4 导电性测试分析 | 第79-80页 |
5.4.5 导热性能分析 | 第80-81页 |
5.4.6 碳化机理分析 | 第81-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