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 1 引言 | 第9-21页 |
| 1.1 问题的引出 | 第9-10页 |
| 1.2 洞口连梁在剪力墙中的受力特点 | 第10页 |
| 1.3 国内外剪力墙洞口连梁的试验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 1.3.1 普通配筋连梁的研究 | 第11-13页 |
| 1.3.2 斜向交叉暗柱式配筋连梁 | 第13-15页 |
| 1.3.3 菱形配筋连梁 | 第15页 |
| 1.3.4 沿对角线方向配置斜交叉钢筋的连梁 | 第15-16页 |
| 1.3.5 其它形式连梁 | 第16-17页 |
| 1.4 中国现有规范有关连梁设计规定及认识 | 第17-18页 |
| 1.5 连梁在设计中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2 试验方案 | 第21-31页 |
| 2.1 试件设计 | 第21-26页 |
| 2.1.1 试件外形尺寸及端头配筋设计 | 第21页 |
| 2.1.2 连梁配筋形式的设计 | 第21-25页 |
| 2.1.3 材料性能 | 第25-26页 |
| 2.2 试验加载方案 | 第26-28页 |
| 2.2.1 试验加载装置 | 第26-27页 |
| 2.2.2 试验加载制度 | 第27-28页 |
| 2.2.3 试件的失效准则 | 第28页 |
| 2.3 试验的量测内容及方法 | 第28-31页 |
| 2.3.1 量测的主要内容 | 第28页 |
| 2.3.2 量测的方法及测点布置 | 第28-31页 |
| 3 试验现象及试验数据分析 | 第31-102页 |
| 3.1 说明 | 第31-32页 |
| 3.2 试件CB-4的试验结果 | 第32-41页 |
| 3.2.1 试件特点 | 第32页 |
| 3.2.2 试验现象的描述 | 第32-34页 |
| 3.2.3 主要量测结果 | 第34-41页 |
| 3.3 试件CB-5的试验结果 | 第41-53页 |
| 3.3.1 试件特点 | 第41页 |
| 3.3.2 试验现象的描述 | 第41-44页 |
| 3.3.3 主要量测结果 | 第44-53页 |
| 3.4 试件CB-6的试验结果 | 第53-70页 |
| 3.4.1 试件特点 | 第53页 |
| 3.4.2 试验现象的描述 | 第53-55页 |
| 3.4.3 主要量测结果 | 第55-70页 |
| 3.5 试件CB-7的试验结果 | 第70-86页 |
| 3.5.1 试件特点 | 第70页 |
| 3.5.2 试验现象的描述 | 第70-72页 |
| 3.5.3 主要量测结果 | 第72-86页 |
| 3.6 试件CB-8的试验结果 | 第86-102页 |
| 3.6.1 试件特点 | 第86页 |
| 3.6.2 试验现象的描述 | 第86-88页 |
| 3.6.3 主要量测结果 | 第88-102页 |
| 4 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及总结 | 第102-117页 |
| 4.1 关于四个连梁试件破坏形态的总结 | 第102-104页 |
| 4.2 各因素对连梁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104-109页 |
| 4.2.1 各钢筋的应变变化规律以及对连梁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104-107页 |
| 4.2.2 设计参数对连梁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 4.3 位移延性 | 第109-110页 |
| 4.4 滞回性能和耗能性能 | 第110-111页 |
| 4.5 试件剪切变形规律 | 第111-112页 |
| 4.6 承载力 | 第112-114页 |
| 4.7 连梁中配置交叉斜筋与菱形斜筋的受力机理 | 第114-116页 |
| 4.8 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第116-117页 |
| 5 结论 | 第117-119页 |
| 致谢 | 第119-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24页 |
| 附表 | 第124-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