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缘起与选题的确定 | 第9页 |
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9-13页 |
第一章 屈原面临的时代与其思想的形成 | 第13-28页 |
第一节 屈原面临的时代 | 第13-19页 |
一、七雄博弈中酝酿着发展和统一 | 第13-15页 |
二、楚国的处境:内忧外患 | 第15-19页 |
第二节 屈原思想的形成 | 第19-28页 |
一、中原文化思想的影响 | 第19-22页 |
二、屈原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 | 第22-25页 |
三、钟灵毓秀:地域环境的影响 | 第25-26页 |
四、稷下学宫的影响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屈原的美政理想与变法活动 | 第28-47页 |
第一节 屈原的美政理想 | 第28-33页 |
一、思想渊源 | 第28-29页 |
二、屈原的美政理想 | 第29-33页 |
第二节 循绳墨而不颇 加强法制 | 第33-42页 |
一、屈原法制思想的渊源 | 第34-36页 |
二、屈原的变法活动 | 第36-42页 |
第三节 屈原思想的独特性 | 第42-47页 |
一、屈原非儒家 | 第42-43页 |
二、屈原非法家 | 第43-44页 |
三、屈原非道家 | 第44-45页 |
四、汲取众长自成一家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屈原的爱国思想与对外政策 | 第47-58页 |
第一节 联齐抗秦 | 第47-52页 |
一、屈原任左徒前后楚国对外政策的改变 | 第47-48页 |
二、屈原联齐抗秦政策的必要性 | 第48-49页 |
三、屈原联齐抗秦的政治实践 | 第49-52页 |
第二节 经营南方与屈原的一统思想和爱国思想 | 第52-55页 |
一、屈原经营南方的政策的必要性 | 第52-54页 |
二、淖滑入越 | 第54-55页 |
三、庄蹻入滇 | 第55页 |
第三节 屈原的一统思想与爱国思想 | 第55-58页 |
第四章 屈原的文学活动与文学思想 | 第58-80页 |
第一节 屈原的文学活动 | 第58-72页 |
一、冠礼明志:《橘颂》 | 第58-59页 |
二、兰台英才:《大招》、《九歌》 | 第59-62页 |
三、《战国策·张仪相秦谓昭雎章》中的一封信 | 第62页 |
四、失志汉北:《渔父》、《抽思》、《思美人》、《惜诵》、《招魂》、《离骚》、《天问》、《卜居》 | 第62-70页 |
五、江南奔命:《涉江》、《哀郢》、《湘君》、《湘人》 | 第70-71页 |
六、绝笔悲歌:《怀沙》 | 第71-72页 |
第二节 杂入屈原作品的其它作家的作品 | 第72-75页 |
一、宋玉:《悲回风》 | 第73页 |
二、景瑳:《惜往日》 | 第73-74页 |
三、唐勒:《远游》 | 第74-75页 |
第三节 屈原的文学思想 | 第75-80页 |
结语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后记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