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引言 | 第7页 |
1.2 影响强柱弱梁机制实现的主要因素 | 第7-8页 |
1.3 强柱弱梁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1 楼板对强柱弱梁问题的影响研究 | 第8-9页 |
1.3.2 框架梁端截面的配筋方式对强柱弱梁问题的影响研究 | 第9页 |
1.3.3 梁端控制截面对强柱弱梁问题的影响研究 | 第9-10页 |
1.3.4 柱端弯矩放大系数对强柱弱梁问题的影响研究 | 第10页 |
1.3.5 轴压比限值的研究 | 第10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现浇楼板对梁端抗弯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 第11-19页 |
2.1 引言 | 第11页 |
2.2 各国规范规定 | 第11-13页 |
2.3 有效翼缘宽度的建议值 | 第13-17页 |
2.4 楼板对梁端抗弯承载力的贡献 | 第17-1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受压区配筋对梁端抵抗负弯矩能力的影响研究 | 第19-30页 |
3.1 引言 | 第19页 |
3.2 单、双筋矩形截面设计公式之间的关系 | 第19-21页 |
3.3 考虑受压区钢筋后梁端的抗弯承载力提高系数 | 第21-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框架梁控制截面设计弯矩的研究 | 第30-42页 |
4.1 引言 | 第30-31页 |
4.2 梁端弯矩分析 | 第31-39页 |
4.2.1 竖向分布荷载 | 第31-32页 |
4.2.2 竖向集中荷载 | 第32-33页 |
4.2.3 水平荷载 | 第33-34页 |
4.2.4 竖向分布与集中荷载 | 第34-35页 |
4.2.5 组合荷载 | 第35-39页 |
4.2.5.1 讨论参数 c,d 的取值 | 第38-39页 |
4.3 实例分析 | 第39-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和轴压比限值对强柱弱梁问题的影响研究 | 第42-56页 |
5.1 引言 | 第42页 |
5.2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 第42-44页 |
5.3 轴压比限值研究 | 第44-47页 |
5.4 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47-54页 |
5.4.1 算例分析 | 第47-50页 |
5.4.1.1 模型概况 | 第47-49页 |
5.4.1.2 模型参数设定 | 第49页 |
5.4.1.3 加载方案 | 第49页 |
5.4.1.4 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5.4.2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模拟分析 | 第50-54页 |
5.4.2.1 模型概况 | 第50-51页 |
5.4.2.2 模型参数设定 | 第51页 |
5.4.2.3 加载方案 | 第51页 |
5.4.2.4 荷载计算 | 第51-52页 |
5.4.2.5 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5.5 框架结构设计建议 | 第54-5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