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濒危植物宜昌黄杨的保护生物学初步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9-15页
    1.1 文献综述第9-13页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5-23页
    2.1 实验材料第15-16页
        2.1.1 分布区自然概况第15-16页
        2.1.2 试验地概况第16页
        2.1.3 试样材料的采集第16页
    2.2 试验方法第16-23页
        2.2.1 生态学特性研究第16-17页
        2.2.2 生物学特性研究第17页
        2.2.3 扦插技术的研究第17-20页
        2.2.4 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第20-22页
        2.2.5 宜昌黄杨濒危因素和保护对策第22页
        2.2.6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第22-2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3-51页
    3.1 生态学特性研究结果第23-25页
        3.1.1 宜昌黄杨调查野外分布区域第23-24页
        3.1.2 宜昌黄杨群落组成第24-25页
        3.1.3 宜昌黄杨群落结构第25页
    3.2 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第25-28页
        3.2.1 宜昌黄杨的形态及生活史特点第25-26页
        3.2.2 宜昌黄杨的各月生长量情况研究第26-27页
        3.2.3 宜昌黄杨开花和结实率状况第27-28页
    3.3 扦插繁殖研究结果第28-42页
        3.3.1 不同因素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第28-36页
        3.3.2 扦插生根过程中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研究第36-41页
        3.3.3 插穗中抑制物质的测定第41-42页
    3.4 组织培养初步研究结果第42-46页
        3.4.1 不同消毒剂消毒处理结果第42-44页
        3.4.2 初代培养实验结果第44-46页
    3.5 宜昌黄杨致濒因素探讨及保护对策和研究展望第46-51页
        3.5.1 宜昌黄杨濒危的现状第46-47页
        3.5.2 宜昌黄杨的致濒因素第47-48页
        3.5.3 宜昌黄杨的保护对策第48-50页
        3.5.4 宜昌黄杨保护生物学研究展望第50-51页
4 结论与讨论第51-54页
    4.1 结论第51-52页
    4.2 讨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1页
图版第61-66页
    图版Ⅰ第61-63页
    图版Ⅱ第63-65页
    图版Ⅲ第65-66页
图版说明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附录第6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峡库区野生芸香科植物资源及其迁地保护状况调查
下一篇:与紫云英转脂蛋白AsE246及共生受体激酶NORK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