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高黎贡构造带中生代花岗岩地质与地球化学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1.1 选题的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1.2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 第10-11页 |
1.2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1-13页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19页 |
2.1 大地构造格局 | 第13-14页 |
2.2 主要构造单元 | 第14-16页 |
2.2.1 腾冲地块 | 第14-16页 |
2.2.2 保山地块 | 第16页 |
2.3 高黎贡构造带 | 第16-19页 |
3 高黎贡构造带岩石变形 | 第19-38页 |
3.1 大蒿坪剖面 | 第19-25页 |
3.1.1 宏观分析 | 第19-23页 |
3.1.2 微观分析 | 第23-25页 |
3.2 帮别剖面 | 第25-31页 |
3.2.1 宏观分析 | 第25-30页 |
3.2.2 微观分析 | 第30-31页 |
3.3 镇安街剖面 | 第31-38页 |
3.3.1 宏观分析 | 第31-36页 |
3.3.2 微观分析 | 第36-38页 |
4 高黎贡构造带岩浆岩研究 | 第38-53页 |
4.1 花岗岩地质 | 第38页 |
4.2 花岗岩地球化学 | 第38-42页 |
4.2.1 主量元素 | 第38-40页 |
4.2.2 微量元素 | 第40-42页 |
4.3 花岗岩锆石U-Pb 年代学 | 第42-48页 |
4.3.1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4.3.2 分析结果 | 第43-48页 |
4.4 花岗岩成因讨论 | 第48-53页 |
4.4.1 原岩的形成时代 | 第48-49页 |
4.4.2 花岗岩源区判别 | 第49页 |
4.4.3 高黎贡构造变形与花岗岩的剥露 | 第49-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个人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