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5页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28页 |
1.2.1 导航数据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5-22页 |
1.2.2 实时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论文组织结构 | 第29-3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2章 面向动态导航的多层多维导航数据建模 | 第31-56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GIS-T与导航数据库 | 第31-32页 |
2.3 动态导航对导航数据库的内容及对导航数据模型功能需求 | 第32-36页 |
2.3.1 导航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及其支持的导航核心功能 | 第32-34页 |
2.3.2 数据模型要求 | 第34-36页 |
2.4 面向动态导航的多层多维导航数据概念模型 | 第36-54页 |
2.4.1 建模工具 | 第37-38页 |
2.4.2 地理特征与交通特征的抽象 | 第38-39页 |
2.4.3 多维时空参照定位系统 | 第39-43页 |
2.4.4 导航数据的多层多维模型 | 第43-5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3章 动态交通信息的建模与数据组织 | 第56-81页 |
3.1 引言 | 第56页 |
3.2 动态交通信息数据概述 | 第56-62页 |
3.2.1 实时交通信息与历史交通信息 | 第56-57页 |
3.2.2 实时交通信息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 第57-60页 |
3.2.3 实时交通信息的特性分析 | 第60-62页 |
3.3 导航数据中实时交通信息的建模方法 | 第62-66页 |
3.3.1 时空数据模型的归类分析 | 第62-64页 |
3.3.2 基于道路特征的交通流数据建模方法 | 第64页 |
3.3.3 事件驱动的面向特征交通事件建模方法 | 第64-65页 |
3.3.4 基于线性参考的移动对象建模方法 | 第65-66页 |
3.4 基于道路特征的交通流数据组织与表达 | 第66-75页 |
3.4.1 交通流三参数关系模型 | 第66-67页 |
3.4.2 交通流的时空特征表达 | 第67-68页 |
3.4.3 导航应用中交通流信息参数选取 | 第68-69页 |
3.4.4 路段拥挤状态的数据表达 | 第69-70页 |
3.4.5 统计路段行程时间数据表达 | 第70-72页 |
3.4.6 交通流信息与静态分层路网的融合方法 | 第72-75页 |
3.5 交通事件数据组织与表达 | 第75-78页 |
3.5.1 交通事件空间几何表达 | 第75-76页 |
3.5.2 基于线性参照系统的交通信息位置表达 | 第76-77页 |
3.5.3 变结构自组织的交通事件表 | 第77-78页 |
3.6 移动对象数据组织与表达 | 第78-8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4章 动态交通信息数据存储管理与发布技术 | 第81-102页 |
4.1 引言 | 第81页 |
4.2 基于抽样技术的交通流数据存储 | 第81-85页 |
4.2.1 数据抽样的基本思路 | 第81-82页 |
4.2.2 基于误差平方和法(SSE)的数据抽样技术 | 第82-84页 |
4.2.3 基于互验法(CV)的数据抽样技术 | 第84-85页 |
4.3 道路网络限制下的移动对象(车辆)轨迹数据压缩方法 | 第85-87页 |
4.3.1 基于道路节点的特征点压缩 | 第85-86页 |
4.3.2 基于道路节点和速度变化的特征点压缩 | 第86-87页 |
4.4 交通信息位置参考编码 | 第87-96页 |
4.4.1 交通信息位置参考方法与编码技术 | 第87-88页 |
4.4.2 ALERT-C位置参考 | 第88-89页 |
4.4.3 TPEG-Loc位置参考 | 第89-91页 |
4.4.4 AGORA-C位置参考 | 第91-93页 |
4.4.5 一种基于路段/节点的交通信息位置参考 | 第93-94页 |
4.4.6 位置参考方法比较 | 第94-95页 |
4.4.7 交通信息编码生产与发布 | 第95-96页 |
4.5 一种实用面向动态导航服务的交通信息发布协议 | 第96-100页 |
4.5.1 交通信息发布流程 | 第97页 |
4.5.2 应用层协议 | 第97-100页 |
4.5.3 服务控制层协议 | 第10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5章 动态导航交通信息服务平台设计与实验系统 | 第102-119页 |
5.1 动态导航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 第102-105页 |
5.1.1 数据供应层 | 第102-103页 |
5.1.2 动态导航信息服务层 | 第103-104页 |
5.1.3 通信层 | 第104-105页 |
5.1.4 用户层 | 第105页 |
5.2 基于SOA的平台软件体系结构与数据库的组成 | 第105-108页 |
5.2.1 软件体系结构 | 第105-107页 |
5.2.2 导航时空数据库的组成与嵌入式数据库 | 第107-108页 |
5.3 实验系统实现与性能分析 | 第108-118页 |
5.3.1 系统开发环境 | 第108-109页 |
5.3.2 实验数据的处理 | 第109-111页 |
5.3.3 平台的主要功能及实现 | 第111-11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9-121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19-120页 |
6.2 研究上作展望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0页 |
图索引 | 第130-132页 |
表索引 | 第132-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 第133-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