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生气泡沫驱油性质实验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泡沫驱油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自生气泡沫驱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3 泡沫驱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3 泡沫相关理论 | 第11-16页 |
1.3.1 泡沫的基本理论 | 第11-15页 |
1.3.2 自生CO_2泡沫及其驱油机理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5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自生泡沫体系组成的研究 | 第19-36页 |
2.1 生气剂筛选 | 第19-23页 |
2.1.1 生气剂生气效率研究 | 第19-21页 |
2.1.2 生气剂生气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2.2 起泡剂评价 | 第23-28页 |
2.2.1 起泡剂的确定 | 第24-25页 |
2.2.2 温度对起泡剂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3 矿化度对起泡剂的影响 | 第26-27页 |
2.2.4 原油对起泡剂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 稳泡剂的评价 | 第28-36页 |
2.3.1 稳泡剂及其浓度的确定 | 第29-31页 |
2.3.2 温度对稳泡剂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3 稳泡剂的粘度 | 第32-36页 |
第3章 自生泡沫体系基本性能评价 | 第36-51页 |
3.1 羊一断块概况 | 第36页 |
3.1.1 地质状况 | 第36页 |
3.1.2 注入水水质分析 | 第36页 |
3.2 自生CO_2泡沫的泡沫质量和半衰期 | 第36-45页 |
3.2.1 起泡剂及浓度的确定 | 第37-40页 |
3.2.2 生气剂浓度对起泡体积和半衰期的影响 | 第40页 |
3.2.3 温度对起泡体积和半衰期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4 压力对起泡体积和半衰期的影响 | 第41-45页 |
3.3 自生CO_2泡沫体系粘度的评价 | 第45-48页 |
3.3.1 自生CO_2泡沫体系的粘度 | 第45-46页 |
3.3.2 自生泡沫体系的粘度长期稳定性 | 第46-47页 |
3.3.3 温度对体系粘度稳定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 自生CO_2泡沫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 | 第48-49页 |
3.5 原油对起泡体积和半衰期的影响 | 第49-50页 |
3.6 自生泡沫体系的对原油的降粘作用 | 第50-51页 |
第4章 泡沫驱油的物模实验研究 | 第51-62页 |
4.1 长填砂管流动实验 | 第51-58页 |
4.1.1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51页 |
4.1.2 实验准备 | 第51-52页 |
4.1.3 饱和地层水和油 | 第52-53页 |
4.1.4 自生泡沫驱替实验流程 | 第53-55页 |
4.1.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58页 |
4.2 微观驱油实验 | 第58-62页 |
4.2.1 实验准备 | 第58-60页 |
4.2.2 微观驱油实验结果 | 第60-61页 |
4.2.3 自生泡沫驱油机理分析 | 第61-62页 |
第5章 自生泡沫驱工艺设计 | 第62-65页 |
5.1 羊一断块的开发特征 | 第62页 |
5.2 工艺参数设计 | 第62-65页 |
5.2.1 泡沫驱的段塞设计 | 第62-64页 |
5.2.2 注入方式设计 | 第64页 |
5.2.3 注入药品用量设计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建议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