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1章 香港文化身份的混杂 | 第12-20页 |
1.1 港人身份危机的呈现——以1949年为界 | 第12-15页 |
1.1.1 边缘身份的移民 | 第12-13页 |
1.1.2 “本土身份”的新一代 | 第13-14页 |
1.1.3 “九七”情结的浮现 | 第14-15页 |
1.2 “香港性”定位——文化认同的混杂 | 第15-20页 |
1.2.1 香港的“中国印” | 第16-18页 |
1.2.2 “半唐番”文化 | 第18-20页 |
第2章 香港电影:历史流变中的身份镜像 | 第20-25页 |
2.1 他者的呈现——异已文化的针砭 | 第20-23页 |
2.1.1 西方人——从权威到弱势 | 第20-22页 |
2.1.2 内地人——从“省港旗兵”、“表姐”到“中南海保镖” | 第22-23页 |
2.2 自我的呈现——“国”与“家”的主题 | 第23-25页 |
第3章 漂泊与挣扎——“黄金十年”的末世想象 | 第25-33页 |
3.1 变迁中的个体无助 | 第25-28页 |
3.1.1 草根阶层与历史变迁 | 第25-27页 |
3.1.2 穷途末路的“困兽” | 第27-28页 |
3.2 进退维谷的警与匪 | 第28-30页 |
3.3 以暴制暴的侠义风情 | 第30-33页 |
第4章 疑惑与寻找——低谷时期的身份建构 | 第33-46页 |
4.1 重建本土文化——“怀旧”与“无厘头” | 第34-39页 |
4.1.1 “无厘头”风潮 | 第34-37页 |
4.1.2 怀旧风潮中的旧日香港 | 第37-39页 |
4.2 民族溯源 | 第39-46页 |
4.2.1 传奇人物与民族历史 | 第40-42页 |
4.2.2 封建社会与民族文化 | 第42-46页 |
第5章 肯定与认同——回归后的身份确立 | 第46-54页 |
5.1 “九七”的尾巴 | 第46-49页 |
5.2 “合拍片”的大时代 | 第49-51页 |
5.3 港味儿的坚守与疏离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