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地下水动力学论文

河流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实验与模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0-15页
        1.2.1 河流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污染物在河流-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现状研究第12-14页
        1.2.3 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点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3 技术路线第16-17页
        1.3.4 论文的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污染质在河流-含水层系统中运移理论第18-26页
    2.1 地下水污染的含义第18页
    2.2 地下水污染来源及主要污染物第18-19页
    2.3 地下水污染的特点及污染途径第19-22页
        2.3.1 地下水污染特点第19页
        2.3.2 地下水污染的方式第19页
        2.3.3 地下水的污染途径第19-22页
    2.4 污染物在河流-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过程第22-23页
    2.5 河流污染对地下水及傍河水源地的影响因素第23-26页
第三章 实验装置与实验材料第26-34页
    3.1 砂槽实验装置介绍第26-31页
        3.1.1 实验装置设计思路第26页
        3.1.2 实验装置结构第26-28页
        3.1.3 实验观测系统第28-31页
    3.2 关键参数测定试验第31-32页
    3.3 实验方案设计第32-33页
    3.4 实验注意事项第33-34页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及规律探讨第34-57页
    4.1 水动力场的结果分析第34-39页
        4.1.1 介质为细砂时水动力场结果分析第34-36页
        4.1.2 介质为中砂时水动力场结果分析第36-39页
    4.2 浓度场的结果分析第39-52页
        4.2.1 对流、弥散作用对污染质运移的影响规律第39-44页
        4.2.2 不同河流与地下水转化关系对污染质运移的影响第44-48页
        4.2.3 不同种类污染质在河流地下水中运移规律的比较第48-51页
        4.2.4 不同含水层介质对污染质运移的影响第51-52页
    4.3 温度场结果分析第52-53页
    4.4 衡量污染质运移过程中对流与弥散作用相对大小的指标第53-57页
第五章 污染质在河流-地下水系统中运移数值仿真模拟第57-73页
    5.1 水流-溶质运移耦合模型第57-59页
        5.1.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第57-58页
        5.1.2 数学模型第58-59页
    5.2 模型的识别与验证第59-64页
        5.2.1 模型的建立第59-60页
        5.2.2 模型的识别与验证第60-64页
    5.3 复杂条件下污染质在河流-对地下水系统中运移规律的数值模拟第64-73页
        5.3.1 不同污染质浓度对污染质运移的影响第65-68页
        5.3.2 不同河流与地下水转化关系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第68-70页
        5.3.3 不同含水层介质对污染物运移的影响第70-73页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开放式数控系统平台架构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高精度初至波和反射波联合速度反演